>
临中午下课前,唐惇过来收卷子,然后带他们去认识一下同窗。
在这里读书的,都是能说一句学有小成的学生,年纪轻的也跟田学仁差不多,最大的一个都快三十了。
简单认识了一下后,学生们有的回家去吃饭,不过有五个留在私塾吃饭。
现在加上赵辰和赵淩,总共就有七个人。
常威和来福已经等在了门口,见田学仁出来,就进去送饭。
饭食很“简朴”,两荤两素一道汤,一份白米饭再加上一份小蛋糕。
制作蛋糕的法子,早就已经传到了赵家。
赵家在县城有个点心铺子,专门卖各色点心,蛋糕是招牌之一。
赵辰给同窗们都分了蛋糕,当然也少不了唐举人一家。
能够读书到现在的,家里都不会穷。
只是蛋糕这种点心,还是比较贵的,平时吃得少。
唐举人收下蛋糕,自己舍不得吃,拿去后宅分给家人。
他自己草草吃了两口午饭,就回去批阅赵辰赵淩的卷子。
因为要了解两人的真实水平,他出的题目并不偏,赵辰和赵淩答得都中规中矩。
既然两个人的基础都没问题,下午就编入了乙班一起上课。
一个下午下来,唐举人把两人留下,问了一下感受:“感觉这样的强度还行吗?课上有什么听不懂的吗?”
因为马上要准备明年二月份的县试,课堂上几乎不会再传授新的知识,每天都是做题讲题。
赵辰已经在京城的书院里经过一段时间类似的训练,适应良好。
赵淩感觉恍惚回到高三,刷题刷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听唐举人这么问,反应慢了半拍:“昂,还行。”
唐举人只以为他年纪小,上了一天学有些累着了:“赵淩,你平时要多注意锻炼身体。考试的时候,别人可不会因为你年纪小给什么优待。”
“嗯。”所以,真的不给点时间上体育课吗?
他还想去钓鱼来着。
第50章
赵淩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是能够被同学叫一声学霸的。
只不过来到大虞后,身边全是学神,他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平平无奇。
他毕竟是成年人的灵魂,理解力比真正的小孩子要强出不知道多少倍,再加上一个好使的新脑子,从三岁正经读书到现在十岁,得有七年时间,享受的还是大虞最顶级的教育资源,要不是年纪实在太小,老家又太远,赵骅早就让他去参加科考了。
赵辰的情况也大差不差。
相对赵淩来说,他能够得到的教育资源要低一档,但也都是普通读书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不说别人,就他们亲爹赵骅,在学识方面搁后世起码也是个中文硕导、政治经济学博导。
像唐举人这样的,别看有个同窗的名分,要是能够得到赵骅的指点,得兴奋地原地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