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读书是好事。
出去说大儿子读书,总比说大儿子逛花楼有面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一大把年纪了,瞎掺和什么。
他掺和进去,难道真的能拿出钱来,填补大儿子从小儿子家捞的钱。
几千两银子啊,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更别说还有一些不能算钱的好处。
这缺心眼的蠢货,竟然把这么多钱全都给了一个姨娘!
但凡赵复把钱给他自己的妻儿,他都不会对赵复失望成这样。
分不清远近亲疏的玩意儿!
卢家仗着“赵老爷”,在泸阳县里不能说欺行霸市,也是作威作福,现在全都完了。
赵复毕竟是亲大伯,赵辰赵淩真不能对他怎么样,但是对付一个卢家,轻轻松松的。
卢家有个“好处”,就是识时务。
不需要赵家怎么表示,在卢家察觉儿子卢账房几天没回家,赵家几天闭门不出,就知道赵家发生了什么变故。
等卢账房回家,把事情一说,卢家过了一个晚上,直接把这些年来从赵家捞的钱财地契全都送上了门。
卢家很有头脑,通过儿女捞回家的钱财,开了个客栈,又经营了一个酒楼。
这些年来仗着赵家的势,经营得不错。
赵辰赵凌一时间也不知道拿客栈酒楼怎么处置。
赵淩说道:“收肯定是要收回来的。”不然还交给卢家经营,那他们怎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他们家也没有钱到不把几千两银子放在眼里的地步。
这么多钱,在神都置办个宅子都不算小了。
赵辰问:“收回来给谁呢?”
按理来说,这是他们家的钱,赵骅和赵王氏不在,赵辰作为长子,直接拿了就是了。
但商人地位不高,赵辰是要考科举的,不可能去经商。
同样的,赵淩也不会。
若是卢家把酒楼和客栈卖掉,折成现银还给他们,也不妥当。
这样太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赵骅有灰色收入?
这事情只能悄悄干。
赵淩想了想说道:“明天回去问问大伯母吧?要是大伯母能出面最好,明面上那是卢姨娘犯的事,交给大伯母这个主母来处置,没人说得出理来。”
赵辰一听:“这样最好。”
兄弟俩商量完,第二天就雇了好几辆车马一起回村。
赵家村距离县城直线距离不算远,可惜不能走直线,得翻过两个小山头。
他们还那么多装满了人和货的车马,速度快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