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转过身子坐回椅子上,却没有刚那股舒适的样了,又问,“林主簿在否,去将他叫来。”
那小吏站于下方,只埋着头,毕恭毕敬道,“朝廷的邸报未曾下来,林主簿今日还未到衙门来。”
“邸报未下,那你又是从何处知晓姓朴的升官了。”
“回长官的话,”他还是继续微微弯着腰,拱着手,“小的奉命去张贴布告,是在外面听街坊说起的,他们说起了两件事,一件是说那位不过两月就爬上翰林学士院高位的状元郎被贬了,第二件事便是朴通判因朝堂中有人举荐,升任隔壁州的知州了,州上那些大人物给他摆酒席饯行。”
“隔壁知州,五品官啊,”他恨恨地将桌面上的签筒一挥,里面红底白底的签子撒得满地都是,他还是没消气,又将笔架上的笔拿起,将纸铺好,“本官写书信一封,你前去替本官送到递铺里去。”
那小吏唱了个喏,“是,小的马上去。”
他待小吏走后,走到苏绣屏风的后面,才又交待,“若是林主簿来了,叫他到后面见我。”
走出几步路,他又像是想起什么一般,折返回来,对着外面守着的小吏嘱咐道,“近日有贵人来访,来了便通知本官,切记不可怠慢了。”
接近巳时,他依旧坐于二堂正中,未见着这信上所说的贵人,他草草翻看着前两年的县志,小吏大步进来,“长官,有人报案。”
“所报何案?”马本才漫不经心的抬头,见着外面正堂大步进来一个郎君,头上带着一顶纱帽,隐约可见里面藏着的是玉冠,他身穿着金丝绣边的绸缎
交领罗衫,腰间还系了一雕琢精细的锦鲤圆玉佩,另一边竟配了剑,脚踏着皂靴,后面还跟着两个小厮,外面有小吏跟进来,想要拦住他,小厮上去和小吏纠缠,但他就立在原地,见着马文才坐在上位也不行礼。
“听那老儿说,是家里两个小娘子昨日便未归家,像是丢了。”
马文才心下一下激动起来,他站起身来,敷衍着说,“丢了便丢了,去去去,去给他说,本官已给他备案了。”
说完他从堂里走出,走到那看起来就是富贵人家的郎君面前,“蔡衙内,你可总算是来了,下官盼你由于久旱盼甘霖啊。”
蔡衙内略略拱了拱手,皮笑肉不笑地道,“马长官折煞注了,注一无功名在身,如何当得起长官你用下官二字呢,这于情于理均是不合的。”
*
“那纸团子可还在?”
云鹤目光未动,问出这话时,余光还依旧就于苏以言头上那两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上,他手上的阴阳玉环碰撞声响后,又将一只手放在身前,另一只手着于身后,方便苏以言扯着他的衣袍。
那刘大郎却有些迟疑,犹犹豫豫,然后看向王植,似在询问王植的意见。
他不知王植是何年住在此处的,只知他两年前来此地,便是有三间茅草屋立着了。那是夏日,天大旱,他打柴正准备回去,竹筒里的水都喝完了,实在口渴得不行,才敲响这竹门,王植当时坐在梧桐下的石凳子上,像是在写字,经此借水一事他这才同王植认识,后与小童闲谈之时从小童口中才知道王植乃隐士,他虽是不知什么是隐士,但小童吹嘘过,当今官家曾召王植回朝任职,可他竟然拒了不去。故而村里的人对王植是更加尊重了,何况王植虽看起来清傲,丝毫不平易近人,刘大郎却知,此间主人他是个心好的,不然也不会给他水喝,有人需要写信什么的,就会都上门来麻烦他。
王植见云鹤说话,自然是这个事入他眼了,他索性也可以不用管了,让小郎去操心即可。
他转过头看见刘大郎眼里露出的警戒,轻轻笑了一声,有些无奈地说,“刘大,此乃老夫至交之孙,为人刚正不阿,行七,你称呼他为七郎君便是。你这事交予老夫,老夫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替你写一份诉状,却解决不了,你若信得过老夫,这事便与七郎说,老夫笃定,这事若连他都帮不了,那只能去东京敲响登闻鼓,告到官家面前了。”
刘大郎刚刚问这郎君是否说王植的孙儿便是看这人虽穿得不是很富贵,头上也只束了淡蓝緇撮,通身却比他在县城里见过的公子郎君还气派,听王植如此说,更加肯定了他心中的想法,这定是那家官宦人家的子弟。县城里的郎君们都是纨绔,仗着家里权势为所欲为,所以他要得到王丈的肯定才将戒备放下。他才在衣衫上擦了擦手,又从老旧腰带间掏出一个包裹得不太完整的丸子来,云鹤定睛一看,正是他嘴里所说的,那蜡丸包裹着的纸团,可见昨夜他已经拆开看了,试图再将它还原回本来面目,可这蜡却是没封好,何况经过了这做惯农活的手,惹上了不少的泥。
刘大郎将丸子递给云鹤,略带歉意地说,“郎君,这纸团子我打开看了,但是我不识字,且有些脏了,你莫嫌弃。”
云鹤点点头,双手将纸团接过,纸已经被揉软了,外面的蜡壳上污渍颇多,里面的纸上却没有,他将纸展开,苏以言站在他身后拉着他的衣摆,小心翼翼地探出头去看。
在看清纸上的字的一瞬间,苏以言瞳孔一缩,静默之间呼吸也急躁起来,她见云鹤将纸合上,才轻声喃喃喊道,“七哥哥,这……”
云鹤握着纸的手一紧,表情淡淡,只低下头对着她说,“表妹,谨言,切莫胡说。”
苏以言真的不敢相信,京府里的事虽没有丫头小厮特别禀报于她,但是她却是可以从长辈这里,从云鹤这里打听来,她想知道的事也没有人瞒过她。如今,只略微瞟上这一眼,她心下已不再平静,仿若惊起了鸥鹭,在她心中翻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