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其实都不怎么听话。”求尧继续说,“西南夷几年来朝贡一次,西羌人在天气不好,牲畜都饿死的时候会来要点东西,平时不见人。
“至于匈奴,和土匪一样,每次抢了东西就跑,说的语言和狼一样让人听不懂,完全没有文明可言。”求尧说。
听起来,这个职位好像挺闲的,昭明心想,几年朝贡一次,那平时是不是就没事了?
“敢问前辈,”他问道,“那,我们平时有什么工作呢?”
“我们在靠近这些族群的边疆留着一部分官员常住,”求尧告诉昭明,“这些外任的行人会定期的传书回来,报告近期胡人、羌人和滇人的动向。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将这些整理成典册。”
原来是这样,昭明点点头,可惜了,这些文件要是能留存下来,将是多么好的少数民族史的研究资料啊。
“以及,如果有战争之类的,会从我们之中挑选人员当随军的文官,”求尧补充道。
“随军?”昭明问,“是当翻译吗?”
“你要能出谋划策肯定更好,可以计军功的,”求尧说,“基础的工作是翻译和向导,完成这些只算是完成任务,可以得一些赏赐。”
“可是我并不会这些民族的语言,”昭明挠挠头。
“民族是什么?”求尧问昭明。
“啊,这个,”春秋战国还没有民族的概念,昭明赶紧打圆场,“就是对这些夷人的统称,是方言,楚国是这样叫的。”
“哦,”求尧点点头,“没事,你毕竟是新人,很正常,”他说,“语言从今天开始就要学,先花几个月学会滇南话,再几个月学会西羌语。
“至于匈奴,匈奴的话没几个人懂,有些人大概也就是会几句,不过书册也有,在左边第三个架子上,学不学看你自己。”他补充说。
不是吧,昭明眼前一黑,怎么我都穿越了还要学外语的?
“吁大人也要学吗?”昭明问道。
“吁大人是典正,不用学,”求尧回答,“这些具体的事务都是我们这些行人负责。”
这些负责轮功行赏的是人怎么算的,他心里忽然不平衡了,为什么不给我一个不需要学外语的官?
“对了,”求尧又想起了什么,昭明等着他说。
“北地郡现在还有一部分义渠人在生活,”他说,“这些义渠人虽然已经编户了,但偶尔有一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去处理,关于义渠的资料在右侧最里边,你有空也要看一看。”
我哪有空,昭明心里苦,我还要学外语呢。
“你还有别的问题吗?”求尧等着昭明发问。
“暂时没有了,”昭明老老实实的说。
“嗯,那你先去左边第三个位置坐着,”求尧对昭明说,“那个人去年去了滇南,就没回来了,也一直没有消息,大概是回不来了,以后那个位置就是你的了。”
这,也太不吉利了,昭明哭笑不得。
“文房用品有缺的到那边柜子里拿,”求尧指指放在角落里的柜子,柜子门上简单雕刻着一些装饰。
“好的,”昭明点点头,他过去打开柜子,忽然窜出来一对舒克和贝塔,匆匆忙忙的跑掉了。
“啊,老鼠!”坐的最近的两个行人被吓到站了起来,远远的躲开了。
昭明不怕老鼠,他凑近柜子去看,柜子里一片狼藉,几只毛笔的毛被啃了,角落里的墨也被咬成了碎块。
“多好的墨呀,都给老鼠糟蹋了。”昭明一向节俭,他看着眼前的景象,觉得有些可惜。
“我的天,”求尧也挺心疼的,但已经这样了,也没办法,于是他和昭明说,“既然柜子里没有用的了,你就去少府那里登记,记得多拿一些过来备用。”
“好,”昭明点点头,转身往外走。
走出来没几步,昭明忽然反应过来,他根本不知道少府的官署在哪里。
我应该问清楚了再出来的,他转身往回走,准备去和求尧说说,让他派一个认识路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