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么想的,可眼见得节度使府防卫森严,我思来想去,还是只能等你出来。”南霁云自然能够理解,虎牙不想亮出杜士仪的招牌,是因为要避免别人认为杜士仪和王忠嗣私下常常来往,有所勾结。他微微一沉吟,当即开口说道:“大帅将近卫之责全都托付给了我,我先带你进府。”名将之心胸凉州河西节度使府中,连日都沉浸在一种肃静到极度压抑的气氛中。此时此刻,寝堂前偌大的院子里,哥舒翰和安思顺各自抱手站在一边,彼此谁也不看谁,面上的表情却都是焦躁不安。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哥舒翰突然骂骂咧咧地说道:“大帅好端端的出去,如今却成了这个样子回来,整日里清醒的时间甚至连一个时辰都没有,南霁云非但不知道愧疚,竟然还有脸扯起虎皮做大旗,接管了所有牙兵护卫不说,还把我们挡在外头,却带着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外人去见大帅!”安思顺却嗤之以鼻:“大帅当时重伤,麾下兵马却还能牢牢牵制吐蕃大军,南霁云功不可没,若是换成别人,天知道会不会连负伤的大帅都带不回来!”哥舒翰登时大怒:“你这是在说谁?”“我说谁?我只是瞧不惯某人自以为程,我和安思顺,谁走谁留?”所谓谁走谁留,当然意味着谁留在河西,谁又去陇右。见哥舒翰显然已经冷静了下来,南霁云方才沉声说道:“哥舒将军在河西多年,而安将军在陇右多年,大帅就是如此安排的,此中道理想必不用我多说。”话说到这个份上,安思顺当即也不再迟疑,肃然拱了拱手后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如若大帅清醒,霁云你替我问候一声,我先回陇右去主持大局了。”安思顺在陇右多年,而哥舒翰崛起于河西,这样的分派最是公允。所以,哪怕哥舒翰有些遗憾不能回陇右去,对上必定会疯狂反扑的吐蕃,从而再多建战功,把安思顺压下去,可想到吐蕃也可能会另辟蹊径进攻河西,而且他对这里更加熟悉,他也就没什么话好说了。因此,安思顺一走,他刚刚闹了一场,此刻也无颜在这里多做停留,又再次诚恳地赔了个礼后就匆匆离去了。直到这两员大将全都走了,一直隐身门后的虎牙方才悄然出来,见南霁云站在原地满脸怅然,他便伸出手来在其肩膀上轻轻一拍,这才宽慰道:“别和这两个嘴上没个把门的胡将一般计较。之前你被盖嘉运和皇甫惟明压得喘不过气来,大帅就一直长吁短叹,直到王大帅节度河陇,大帅方才打消了设法调你出去的念头。只不过,王大帅也未免太偏心了吧?安思顺和哥舒翰虽说劳苦功高,你此战亦是功劳不小,怎的就对你没个安排?”南霁云没有说话,只是摇了摇头,等到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屋子里,多了个心眼的他又来到正在养伤的王忠嗣所在的里间,这才发现留在这里伺候的一个小从者正用求助的目光看着他,而在那张长榻上,王忠嗣赫然已经醒得炯炯的,显然,刚刚外头的动静,这位河西陇右节度使恐怕听得清清楚楚!这下子,南霁云的那张脸顿时变得异常难看。“大帅……”王忠嗣苍白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目光却落在了南霁云身后的虎牙身上。认出了对方之后,他牵动嘴角微微笑了笑,笑容中却有几分苦涩:“我也算是出生入死,上过无数次战阵的人了,没想到这次只是受了点小伤,就连你家大帅也惊动了。”听说吐蕃用了数倍的兵马对王忠嗣这支奇兵围追堵截,却被反杀了好几倍的人,最后若非遇到了吐蕃一支最精锐,人数也最多的骑兵,王忠嗣又因为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地转战而疲惫交加,何至于被那一支冷箭贯穿左肩?如果这只是小伤,那么什么才能算是大伤?虎牙只觉得有些说不出话来,老半晌这才上前单膝跪下行礼,继而开口说道:“大帅得知河陇战报,一则喜,一则惊,实在是放心不下,所以方才令我前来探望。大帅说,如果早知道王大帅竟然用这样凶险的声东击西之计,那么他绝对不会怂恿萧太师给王大帅这样的暗示。”“不,是我应该谢谢他。我从前只想着只要部署妥当,吐蕃人纵使据有石堡城,也未必能够有所作为,却没有去想过陛下对于石堡城竟然那样耿耿于怀。”王忠嗣说着顿了一顿,仿佛有些吃力,随即才淡淡地说道,“年初我回京时,面对陛下的冷淡,朝中的诋毁,你家大帅和萧太师的暗示,我这才知道,有些仗不打不行。可既然要打,我这个主帅如果不身先士卒,又怎么说得过去?若是能用我自己的死伤,能够借此让陛下警醒过来,不要盲目开疆拓土,要是能减轻一些别人对我的猜忌和诋毁,我就可以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