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说太多话反而显得矫情,王容只是感激地点头道:“多谢国公厚情。”为人直来直去的姜度最讨厌的就是别人不爽快,因此杜广元刚刚表现出来的性子颇对自己脾胃,王容这样的回答也令他分外高兴。他笑呵呵地说道:“今天的事情本该是内子出面款待,可我常听杜十九说,太原郡夫人聪慧机敏不下男子,难得有机会,我就亲自出马了。这会儿想来内子已经见了广元,我陪夫人一块去寝堂吧。不是我夸口,我只有六娘这一个女儿,视她如珍似宝,夫人一定会喜欢她的。”准女婿台,呼朋唤友,后来虽还是我行我素,可在家里却一直都是个好父亲。我家六娘不像她,从小行事从容,进退有度,可在家中毕竟是独女,日后若是有什么不好之处,还请夫人多多包容。广元年少有为,成婚之后便是大人,他释褐授官的时候,阿郎一定会出力的。”杜广元从朔方灵州出发时就已经知道,自己此前在朔方为别将只是一个名义,并不是实授,等到这次成婚之后,方才是他真正授官的开始。想来他很小就授了五品官,倘若真的要依这散官加以授予,在如今千牛已经日渐式微的时期,恐怕就只有尚乘奉御这种所谓贵介起家良选了。于是,见母亲道谢,他也很没有精神地跟着谢了一声,等盘桓了好一会儿,随母亲一块告辞出了寝堂时,他不禁再次往四周张望了一下。“看什么?如果真想见一见你未过门的媳妇,怎么不对你未来的岳母提出,她未必会拒绝。”被母亲如此打趣了一句,杜广元顿时脸上微红。可是,他本就是一根筋的人,想了想竟是真的转身对送到寝堂门口的秦国夫人李氏作揖道:“夫人,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能不能让我见一见……贵府六娘子?”此话一出,李氏错愕之后就莞尔笑道:“我见你一直不提,还以为你未有此心。她此刻应在后花园,我这就带你和令堂过去。”李氏如此落落大方,杜广元反而更不好意思,尤其是母亲还在旁边似笑非笑地看他。等到了姜宅后花园,他便发现,在如今这冬末初春的天气里,园子里的梅花已经开放了,红艳艳的梅花中,隐约可见远处有一个身穿嫩黄衣裙少女的背影。当李氏开口叫了一声后,她应了一声转过身来,恰是和他对了一眼。尽管只是初次见面,可他见她先是惊讶,然后双颊微微露出红晕,继而径直上了前来,竟是生出了一种莫名的好感。“六娘,这就是太原郡夫人和长公子。”李氏笑着对女儿介绍了王容和杜广元,仿佛母子俩只是寻常来拜访的客人,只字不提他。见姜六娘上前向王容行过礼后,目光不自觉地在杜广元身上打了个转,她方才继续说道,“正好如今梅花开得正好,你带着他们赏玩赏玩。”盛唐的风气素来开放,公主郡主这些出身宗室的千金玉叶,动辄男装出行招摇过市,更有甚者养几个面首也不在话下。而公卿权贵家的千金,也往往会结伴游玩,丝毫不忌讳抛头露面,至于那些半掩酥胸敞露雪肌的风气,更是深入人心,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看一个女子的出身如何,只要看她的穿着就能一目了然。相形之下,姜六娘的穿着自然不免比朔方灵州之地的女子更加开放,平日里内院无男子也就罢了,这会儿母亲一走,她在王容和杜广元面前就有些不自然。因此,当身边一个婢女知机地递来一条围脖时,如释重负的她赶紧接了过来,严严实实地围住了脖子和酥胸,这才赧颜说道:“这两天乍暖还寒,夫人和长公子千里奔波到长安不久,可还习惯这天气?”“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倒是广元,跟着他父亲东奔西跑,就没安安生生在长安住上几天。”王容也还是勾魂夺魄,香消玉殒长子的婚事和前途固然重要,但杜士仪早已为杜广元铺平了坦途,因而王容把为长子谋官托付给了姜家之后,便开始了另一桩更要紧的谋划。杜家并非皇亲国戚,她也并非通籍宫中,但见不到玉奴,她身为当年金仙公主的弟子,女儿又拜在玉真公主名下,随意进出玉真观却不成问题。当安顿好了家里上下的各种事宜,她就只带着几个随从单身来到了辅兴坊玉真观。甫一进门,她就看到女儿杜仙蕙高高兴兴迎了出来。杜仙蕙这一年已经十三岁,继承了父亲和母亲优点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一把搂住了母亲的脖子后便撒娇道:“阿娘,你都到京师好几天了,竟然都不来看我!要不是师尊和姑姑死死拦着,我都打算回家去看你和阿兄阿弟了!”“我这不是来了吗?日后,阿娘和你阿兄阿弟都会在长安,你随时随地都能见着。”“真的?”杜仙蕙顿时高兴得喜上眉梢,她松开手盯着母亲的双眸,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后,顿时发出了一声喜悦的欢呼,“太好了,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