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钟楼街如往常一般热闹非凡。阳光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泛起一层暖黄色的光晕。人群熙熙攘攘,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不知道的以为是在和平年代。
喜奎身着笔挺的巡长制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在石板路上。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而锐利,每一步都带着一种威严与自信。
他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的使命,这个巡长的身份来之不易,多亏了查理的帮助和那白花花的大洋。
如今,他在钟楼街可谓是呼风唤雨,手底下十几号巡警和三十多个听差协警都对他唯命是从。而通过一个月来的恩威并施,钟楼街上下的酒楼、饭店、布庄、典当行、妓院、戏楼子大大小小上百家商业门市,也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街面上的三教九流,更是被他一一收服。
然而,喜奎心中却时刻记得李云李云龙经营发展太原情报网络的计划。
鬼子的侵略和汉奸的横行让百姓苦不堪言,他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他决定利用自己的巡长身份,获取鬼子和汉奸的情报,当好独立团的眼睛的同时为独立团输血。
为了收集情报,喜奎首先从自己手底下的人入手。他对留在太原的手下进行选拔,挑出了几个头脑机灵、身手好的特战队员进入自己的巡警队伍担任小头目。
这些特战队员个个身怀绝技,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的加入,让喜奎的巡警队伍如虎添翼。
“兄弟们,咱们现在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喜奎对着这些特战队员说道,“咱们不仅要保护好自身,更要为独立团收集情报,打击鬼子和汉奸。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队员们齐声应道:“是,队长!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同时,喜奎对自己手下的巡警和协警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培训。他挑选出那些忠诚可靠、心怀民族大义的人,和特战队的人组成了一个的探子小组。
这个小组的成员们分散在钟楼街的各个角落,密切关注着街面上的一举一动。他们有的伪装成商贩,有的扮成路人,有的则混入了各个场所,时刻留意着周围的情况。
喜奎对着新加入的巡警说道:“你们都给我记住了,咱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为了咱太原城的百姓,为了咱国家。要是让我发现谁不忠不义,可别怪我不客气。”
巡警们纷纷点头:“巡长大人放心,我们一定尽心尽力。”
喜奎利用自己在商业门市中的影响力,假装为鬼子收集情报,与一些商家老板达成了合作。
这些老板们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也会留意一些可疑的人物和事件,并及时向喜奎报告。他们知道,只有和这些“二皮狗”搞好关系,他们的生意才能安稳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喜奎巧妙地与鬼子和汉奸周旋,既不让他们起疑心,又能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在一家布庄里,喜奎与老板交谈着。
喜奎满脸堆笑:“老板,这蝗军那边可是交代了,有啥可疑的人可得赶紧报告。咱也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不是。”
老板赔着笑:“巡长大人,您放心,我一定留意着。要是有啥情况,马上向您汇报。”
在酒楼和饭店里,喜奎安排了一些眼线。这些人以服务员或食客的身份出现,暗中观察着来往的客人。一旦发现有可疑陌生人的踪迹,他们就会立即向喜奎报告。
喜奎也会定期到这些地方巡视,与眼线们交流情报,确保自己掌握的信息准确无误。他深知,酒楼和饭店是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也是情报汇聚的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
在一家酒楼里,喜奎与一个伪装成服务员的眼线交谈。
喜奎低声问道:“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眼线小声回答:“大人,这两天来了几个面生的人,行为举止有点奇怪,一直在打听一些事情。”
喜奎皱起眉头:“继续盯着,有情况随时报告。”
布庄和典当行也是喜奎重点关注的地方。他知道,这些地方往往会有一些贵重物品的交易,容易引起鬼子和汉奸的注意。因此,他加强了对这些地方的巡逻力度,同时也一手大棒一手甜枣恐吓老板们,让他们提高警惕,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在一家典当行,喜奎对着老板严肃地说道:“你这地方可得给我盯紧了,要是出了什么岔子,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老板连忙点头哈腰:“巡长大人,您放心,我一定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