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苻健的另一子苻坚自幼聪慧,胸怀大志,心存仁义,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百姓与江湖中声名颇佳,身边有志之士云集,关键是苻坚对汉人友善。
林渊决定在苻坚身上押注,然而在辅佐苻坚之前,为避免重蹈覆辙,他欲深入了解苻坚。
于是,林渊携大管家王猛与苻坚进行了一场深入交谈。
林渊目光深邃,面色严肃,率先开口道:“苻坚公子,当下世道混乱不堪,刘渊、石勒、石虎等人皆妄图称霸,然其行事不仁不义。刘渊初建汉赵,然其后人争斗不休,致使国家衰败,每况愈下。石勒、石虎更是暴虐成性,视百姓如草芥,只知征战抢掠,绝非治国之材。不知公子对此有何见解?”
苻坚正气凛然,目光坚定,答道:“林族长,此等人物目光短浅,心中无百姓,只图一时权势,岂能长久?如石勒、石虎这般残暴治国,必然令百姓怨声载道,其国家岂能稳固?”
王猛点头,神色严肃道:“族长、公子,依我之见,治国之关键在于得民心。正如孔子所言:‘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唯有以仁德为根本,方能凝聚人心,成就大业。”
林渊眉头紧皱,思索片刻道:“王管家所言甚是。如今这乱世,仁义尽失,道德崩坏。欲扭转乱局,非得有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之主不可。苻坚公子,不知您若有朝一日掌管天下,打算如何治国?”
苻坚双手背后,昂首挺胸,慷慨陈词道:“林族长,我若掌权,必以仁政为先。减轻百姓赋税,让其安居乐业;选拔贤能为官,使朝廷清明;倡导教化,令百姓聪慧,仁义之风盛行。待我执政,军事上,改革军制,训练精锐之师,对叛乱势力恩威并施。政策上,重视农耕,兴修水利,减轻赋税,鼓励垦荒,发展商贸,促进贸易繁荣。我定要让百姓富足,国家强盛。”
王猛一脸钦佩,称赞道:“公子志向高远。且公子所思之策,条条切中要害。若能施行,必能使前秦强大,终结这乱世。”
林渊眼中仍有疑虑,接着问道:“听公子与王管家所言,可见公子胸怀与谋略。然我仍有担忧,公子乃氐族,如何能保证对各族一视同仁,始终推行仁政?”
苻坚面色庄重,语气坚决道:“林族长,我苻坚以仁德为本,无论氐族还是其他族,皆为我的子民,我必平等相待,携手共创太平盛世。”
王猛一脸诚恳,拱手道:“族长,公子之心,苍天可鉴。我等必全力相助,辅佐公子成就大业。”
林渊脸上终于展露笑颜,大声道:“好,既如此,我林家愿与公子携手,共创未来。”
苻坚得林家支持,势力骤增,《仁义经》的仁义之气仿若拥有魔力,吸引各方势力。
文人墨客、武林高手、地方豪杰纷纷前来相助。
苻坚顺应民心发动政变,政变之夜月色昏暗,他联合大臣与亲信部队,行动迅速,控制皇宫要害之地。
遭遇苻生卫队抵抗,双方激战,苻坚冲锋在前,宝剑寒光闪烁,他奋不顾身挥剑杀敌,率领军队士气高昂,最终斩杀苻生,登上皇位。
苻坚称帝后,依照先前与林渊和王猛所言,在政治上重用汉族文士,推行汉化政策,选拔贤能,整顿官员,完善政治架构以强化中央权力;经济上重视农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赋税,鼓励垦荒,发展商贸;军事上改革军制,训练士卒,对叛乱势力恩威并施;文化上弘扬儒家文化,开办学校,鼓励学术研究与交流。
前秦国力迅速提升,于北方与后赵、前燕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一代雄主苻坚大帝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其实翻阅历史,常常会令人心生无尽的叹惋。
苻坚堪称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既具雄才大略,又怀慈悲仁心的帝王。
苻坚虽是氐族人,但其对汉人的文化与思想推崇备至,大力倡导平等理念,对待汉人远比其他胡人皇帝宽厚友善。
倘若苻坚能在淝水之战中击溃东晋,一举统一天下,那么中华大地将会提前约150年步入繁荣昌盛之期。怎奈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撤,前秦瞬间分崩离析,苻坚本人亦不得善终,实在令人感慨万千,不胜唏嘘。
其后,杨坚篡夺了北周宇文家的皇位,由北向南覆灭了南朝陈的政权,最终实现天下一统。
严格来讲,杨坚凭借胡人的政权攻灭了传统的南朝汉人江山。不过杨坚自身乃是汉人,这使得后世认为,杨坚统一天下算是汉人完成了对五胡乱华这段黑暗历史的救赎。
从苻坚到杨坚,两个“坚”字,一个开启了终结乱世的序章,一个画上了终结乱世的句点。
苻坚自以为将是终结这乱世之人,殊为可惜,后世竟还有一位杨坚,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之人。
这仿佛是命运的捉弄,又似是历史的必然,在这漫长的乱世风云中,充满了无尽的变数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