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才想起绛郡通守陈叔达。
这两天他一直忙着大事,没有时间去处理陈叔达,陈叔达一直关在大牢之中。
李川当然知道绛郡通守陈叔达是南陈皇室之人、颇有才学。
“他写了什么诗?”李川好奇地问起来。
长孙无忧还真的记下来了,她回到房间将写着诗的纸拿来递给李川。
李川接过来一看,轻轻念了起来。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他好像看懂了。
陈叔达在等着明主?
一旁的长孙无忧也看出来了,说道:“我一个女子不应该干涉阿郎的大事,只是觉得阿郎最近辛苦了,身边需要多些人才。陈叔达如此有才华,又想等着明主,应该不会为隋尽忠,阿郎要不去和他聊聊,看愿不愿意过来相助?”
李川仔细思考一下,轻轻点头。
最近事务实在太多了,单凭房玄龄一人的确是不够。
虽然有王珪帮忙,可是王珪要处理流民和屯田之事,最近也无法分身,是需要有人。
他准备给陈叔达一个机会。
李川吃早饭后,带着新月娥等侍卫来到大牢见到陈叔达。
也许是顾忌陈叔达是前郡守,狱卒等人对陈叔达还是相对客气,没有行刑,还让陈叔达一家人住在一个独立的房间内。
陈叔达看到李川亲自到来,大概猜到了什么,如果李川要杀他的话根本不会亲自过来。
说真的,他心中有些感动,也有点想投降了,一来是李川能亲自过来已经说明李川的态度,二来他不想看着夫人和小儿子受累。
只是,文人的风骨让他放不下架子。
他望着李川,淡淡说道:“大将军是过来杀我吗?”
一旁王夫人吓了一跳,担忧地望着陈叔达,轻轻摇头,示意不要激怒李川。
很快,她又望着李川,目光充满祈求。
李川看到了,微微笑了笑。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念了一下陈叔达的诗,并叹息说道:“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采摘到那漂亮的花呢。”
陈叔达想不到,那晚他随感而发的诗竟然被人记下来还告诉李川。
此时听李川念着他的诗歌,他心中很是激动。
他不再试探,连忙恭敬地向李川行了一礼。
“若大将军不嫌弃我才疏学浅,愿意为大将军效劳!”
李川轻轻点头,将陈叔达一家人放出来,安置在府衙附近的宅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