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候,还是得看张良的。张良是三步走计划的策划人,英布的重要性明摆着嘛,他自然不会让到手的鸭子飞走了。
由于随何的“延时”,张良马上为英布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为了拉拢这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张良可是花了不少功夫。首先安排两排威武的士兵跪着迎接九江王的到来,这极大的满足了英布的虚荣心。
然后张良亲自出场了,他说道:我先替汉王为大王接风洗礼。(注意他说这句话时极力维护了汉王的面子问题,省略了一句:汉王因为喝醉了酒。)
接下来大摆宴席,张良自知酒量有限,拉上了陈平,充分发挥了东道主的优势,两人你一杯我一杯抡流敬英布。
山珍海味美味佳羹不说,还有歌女作伴,这下可正对YD的英布的胃口了,他的眼睛从此就再也没有从那些美女身离开过。
张良和陈平接待工作做完后,后半夜的事就交给两个被英布看上的绝色宫女去做了。
就这样,张良首先把英布“稳”住在了汉营中,这给第二天刘邦彻底收服英布嬴得到了时间。
果然,第二天,刘邦把虚情假义的一贯作风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亲自接见英布后,对他喧寒问暖关怀之至,还信誓旦旦的表示要马上派人到九江把他的家眷接来,以防卑鄙小人项羽下毒手。
总之,对于刘邦的这次接见,英布心里只有两个字:感动。
就这样,英布算是基本被刘邦搞定了。(考虑到各大藩王见风使舵变幻无常,只能说基本了)而彻底帮刘邦把英布搞定的人不是别人,而是项羽。
因为这个时候,项羽在九江把英布的全家老少来了个“死啦死啦”的。
这下,项羽算是帮了刘邦的大忙了,英布对他恨之入骨,誓死血债血还。从此死心踏地的跟随汉王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彭越也早就被刘邦收服过来。这样张良提出的三步走计划,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全部实现了。
韩信、彭越、英布三大旷世奇才的积聚刘邦身边,在经过彭城惨败后,他又有了可以和项羽抗衡的资本了。
楚汉之争的第二阶段进入紧急奋战状态,真正的决战一触即发。
(3) 刘邦的小动作
在刘邦和项羽第二阶段战争开打前。我们先来看看随何在说服英布这段时间里,刘邦的几个小动作。
动作虽小,却对日后整个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动作一:
为了向天下人展示其夺天下的决心,刘邦听从萧何(久末露面的萧何该露脸了)的建意,把那个在逃难过程中被他用“化骨锦掌”推下车N次的刘盈封为太子,很好的稳住了人心。
并且根据形势所需,他还把对抗楚军的军事根据地建在了荥阳,他亲自坐镇荥阳指挥军马调动。
而萧何依然留在栎阳,服待年幼的太子,处理朝廷的事务,制定各种的制度,设立各级的郡县,负责粮军马草的征集,进行兵器衣食的运输,为刘邦在前线的部队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单从这一点来看,刘邦用人的确是一流的。
萧何没有行军打仗冲锋陷阵的军事才能,却有很好的组织策划才能。让他管理国家内政和后勤,正是知人而用。
而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和韩信在前线出谋的出谋带兵打战的打战,各事其责,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和潜能,难怪后人公认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
正如刘邦自己所说。
在帷帐中运筹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粮,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
运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都是人中俊杰,我能任用他们,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都用不好,这是他所以被我擒杀的原因。
扯远了,还是先来看看刘邦在荥阳的第二个小动作吧。
小动作二:平定魏王。
如果说第一个小动作是对内,那么第二个小动作就是对外了。
前面已经说过,彭城一败后,原先归降刘邦的殷王司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
这里面还漏了一个人:魏王魏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