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心里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感。皇上明知他今日启程返乡,却毫无表示,他本人不来,至少要委派一个钦差隆重地送上一程啊!最终皇上还是没给足他面子,也叫这些朋友同僚们看着冷清,这是他心里酸楚的原因。
郭兴说:&ldo;丞相劳苦功高,平时待我们如兄长,你今日荣归故里,岂能不送?&rdo;
费聚说:&ldo;你才五十七,怎么就不叫干了?&rdo;语中有不平之意。
陆仲亨用力踩了他脚一下。
李善长说自己老了,糊涂了,办了些让皇上不放心的事,此次归乡,当老守田园了,望各位好好尽职尽责,为皇上出力。
陈宁说:&ldo;说不定哪一天,皇上又会想起丞相的好处,一纸诏书召您回来呢。&rdo;
李善长苦笑说:&ldo;不可能了,覆水难收啊,覆水难收。&rdo;他把手里杯中酒全倒进口中,正要告辞登船,有人喊:&ldo;皇上来了!&rdo;
李善长一惊,举目望去,果见大路上黄罗大伞、卤簿仪仗浩浩荡荡而来。真的是朱元璋来送行了?他顿时感到少有的满足和荣耀,甚至对方才心中的抱怨都有自愧之感。
朱元璋的大驾惊动了来送行的百官,都跟在李善长身后向朱元璋拥过来。
当朱元璋走下帝辇时,见李善长、李存义和送行官员俱跪于地上,便招呼说:&ldo;都起来,你们跟着跪什么,你们和朕一样,是来送行的呀。&rdo;
众人起来后,朱元璋对身后的汪广洋、胡惟庸说:&ldo;我和胡丞相、汪丞相是来送李善长履任,而非归隐。&rdo;
大家都有点愕然,你看我,我看你,难道又不让他致仕了吗?
汪广洋说:&ldo;李丞相将是中都的监修官。&rdo;原来是这么个官儿。
此前朱元璋已颁诏在濠州兴建中都宫城,他要把自己的故乡也修成与金陵一模一样的宫城,使故乡披上皇家的圣洁之光,成为陪都。他今天送行时宣布李善长执掌中都修建之事,并说屈尊百室先生为社稷再出一把力,算是老骥伏枥吧。
这虽不是什么大差事,不可能与丞相相比,毕竟可以说李善长没有完全回家养老,皇上总算给他找了个营生干,也就心满意足了。朱元璋又说也有让他休息一阵的意思,说不定哪一天,你还得回来为朕出力呀!
这话虽不可认真,听起来却极舒服。
胡惟庸捧上了大印。李善长接任后,说:&ldo;谢谢皇上大恩,这叫李善长备加惶恐,只有鞠躬尽瘁为国尽力了。&rdo;
朱元璋把他拉到一旁,亲热地说:&ldo;还有件事要借丞相大名呢。&rdo;
李善长说:&ldo;皇上请明示。&rdo;
朱元璋说他从前就相中了常遇春的女儿,想聘为朱标的太子妃,没想到常遇春会猝死,就没来得及下定。朱元璋想请李善长充当这个媒人。
李善长心情大为改观,他笑着说这是皇上看得起他,岂有不愿之理。他此行正好去常遇春老家,就按御旨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