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再次打量楚方玉时,忽然说:&ldo;朕看着你有点面熟。&rdo;
刘基出班奏道:&ldo;他叫楚方,是乡试中了第一名的解元,在京等待会试的。&rdo;
朱元璋说:&ldo;对了,在贡院号舍里见过你。好啊,希望朕能听你在殿上对策,名登三甲。&rdo;
楚方玉笑了,她与刘基对视一眼,浅浅一笑。
五只有朱标在文楼看书。朱元璋踱步进来,顺口问:&ldo;先生还没有来?&rdo;见朱标在看宋濂的自刻文集,不禁皱皱眉。
朱标近来说话,总是先生如何如何,今天又说,先生说不一定天天往耳朵里灌,关键在于领悟。
朱元璋问他《资治通鉴》看了多少了?
朱标说,先生不主张他多看《资治通鉴》,他说那里面缺少仁义道德,为仁君所不取。
朱元璋有点火了:&ldo;一口一个先生说,朕说的反不如他的了?&rdo;
朱标说,天地君亲师,父皇占了君亲两位,师傅排最后,能不听父皇的吗?
朱元璋只得这样开导太子,先生教的没错,也不能全信,好像有哪位古圣贤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标马上告诉他出处,这是孟子的话。
朱元璋最讨厌孟子,朱标偏偏拾孟子牙慧,便立刻板起了面孔:&ldo;他说的,不足为凭。&rdo;停了一下又问,最近宋濂都教他什么了?
朱标说,仁孝为上,重礼教轻刑法。一个君主,用仁爱之心去驭天下,则四海臣服,天下歌舞升平。
朱元璋哭笑不得提醒太子别忘了,仁政并不能使坏人感化过来,仁政只对善良的人有用。韩非子主张二柄,也就是两样法器,一是刑,一是德,杀戮为刑,庆赏为德,不要说老百姓,就连那些大臣都一样害怕刑罚。
朱标不以为然,他说先生以为,重刑只能收一时之效,重德才会长治久安。
&ldo;又是先生说。&rdo;朱元璋哭笑不得地心里暗自动了这样的念头,也许该给他换一位老师了,将来把太子教育成宋老夫子那样的人,怎么管理天下?
朱标却十分尊崇他的师傅,自认为若能把宋先生的品格、学识和为人学到手,那可是天大的喜事,但太难了。说这话时,眼中充满了崇拜的神采,这更令朱元璋忧心忡忡。
朱标察觉了,问:&ldo;父皇好像不大喜欢他?&rdo;
朱元璋所答非所问,叫宋濂专心带人去修元史不好吗?
朱标固执地要跟先生学,他的文章好,淡泊、宁静,不造作,文如其人。他从来不求什么,他才是五品官,他说父皇对他其实太吝啬了点。
朱元璋对宋濂说不出是褒是贬,他清高,给他官他不当。当了翰林院学士了,连朝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