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和其他将领虽劳而无功,但也没有什么过错,况且韩安国曾反对过这次用兵,所以汉武帝也就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
王恢入狱之后,听廷尉说要把他办成死罪,心里也很焦急。他急忙让家里人准备一千斤黄金,准备用这些钱来求田蚡帮忙。王恢也知道汉武帝现在羽翼渐渐丰满,除了王太后的话他有时听两句外,别的人已经对汉武帝没有什么约束力了。王太后又结交不上,王恢就在王太后的弟弟丞相田蚡的身上打起了主意。王恢把一千斤黄金送给田蚡,请求他在王太后那美言几句,救他性命。
田蚡虽说是汉武帝的舅舅,又是汉朝的丞相,但他也怕这个敢做敢说的外甥,前面挨了外甥皇帝的两次奚落,现在田蚡也不敢再去讨没趣,他不敢直接见汉武帝,就找他姐姐王太后帮忙。
田蚡对王太后说:&ldo;马邑设围本来是对江山社稷的一件好事。王恢主张这么做也是为了汉家江山永固,现在把他杀掉了,就等于替匈奴报了仇,军臣单于知道王恢被杀一定会非常高兴的。&rdo;
王太后就把这话又对汉武帝讲了一遍,希望她儿子给她一点面子,饶过王恢一死。不巧汉武帝正在为另外一件事而对这个王太后心怀不满。
原来汉武帝宠爱一位弄臣,即他小时候的同学韩嫣,不但一起玩乐,有时还一块过夜。
有一次,江都王把有大队人马簇拥的韩嫣的车队,当成了汉武帝的御驾,糊里糊涂地在地上跪了半天,江都王得知是韩嫣这样地耀武扬威,心里十分生气,他便哭着向王太后告了韩嫣一状。韩嫣仗着汉武帝的宠幸,在宫中胡作非为,因为和宫女乱搞,被王太后抓住了把柄。王太后就把韩嫣的两大罪名合并办理,勒令韩嫣自杀。
汉武帝舍不得这个宠臣,他苦苦地替韩嫣求情。王太后不仅不放过韩嫣,还把汉武帝训斥了一顿,说他不知体统。汉武帝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让韩嫣服毒自杀。
汉武帝为这件事,直怪王太后不留情。这次王太后来请求汉武帝看在她和田蚡的面上饶了王恢,汉武帝就趁此机会故意给王太后一个难堪。
汉武帝对王太后说:&ldo;首先主张在马邑设围,攻击匈奴的是王恢吧,我发兵三十万人,派了几位将军依照他的话行事。事情虽然有所不济,这我也不会强求他的责任。但纵然单于逃跑了,王恢恰好在后面包抄,他如果带领军队出击也许会有一点收获吧?这样也可以用来安慰士大夫和国人的心。而王恢却眼睁睁地放单于逃回去了。所以不杀掉王恢,难以答谢天下。&rdo;
王太后也知道汉武帝为了自己的面子是不吝惜臣下性命的,她把汉武帝的话转告给了田蚡。田蚡为了王恢的事得到一千金,他是想拿钱办事,可是汉武帝实在不给面子,田蚡也没有办法,他只好十分抱歉地回绝了王恢的这个请求。
王恢在狱中知道这件事后,心里直骂汉武帝不顾情面,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生路了,被迫无奈地在狱中自杀了。
马邑之围虽然没有能取得成功,但这是汉武帝抗击匈奴的一个前奏,从此之后,匈奴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汉匈双方正式撕开了温情的面纱,宣告双方关系的正式破裂。
和亲断绝之后,匈奴攻击汉朝边疆的军事设施,侵掠汉朝边境不可胜数。但是匈奴在经济上对汉朝仍有依赖性,他们贪图边关上的公开交易市场,喜爱汉朝的产品。而汉政府也没有封闭边关市场,因此双方依然保持着贸易关系。
汉武帝为了争取较多的备战时间,他没有中断和匈奴的边市贸易,而且利用这个条件,从匈奴购进一部分马匹,充实了军需之用。汉武帝想通过时间完全把人们的思想由守家向卫国的方向倾斜。
在边境上,汉武帝征调了一万多劳动力,垒石为墙,栽树为栅,依山势险阻在雁门一带修建了大批的防御工事。匈奴骑兵的活动力明显地受到限制,同时这些防御工事也成为日后北伐匈奴的军事据点。
为了筹备军费,汉武帝又从商贾身上打主意,他按商人拥有运输工具的多少收税,这样,从商人身上挤出了一部分军事经费,再加上汉朝府库里积聚的大量钱财和粮食,完成了北伐匈奴的必要的军事准备。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解决北进时大量军队的军粮问题,汉武帝又征调大量劳力,开凿漕渠。漕渠从长安到黄河,长约三百余里,主要是供运输粮草之用,兼有灌溉农田等多方面的用处。汉武帝积极储备军粮,他把关东地区的粮食通过水路运入关中地区,以关中地区作为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
汉武帝除了储备粮食,征收军费,扩建军事设施之外,还加紧了对汉军的军事训练。进行了针对匈奴骑兵的一系列军事演习,同时从各地招募和提拔了一大批有能力的青年,作为军队的将领。
汉武帝做完了这些准备之后,汉匈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
马邑之围破产以后,汉武帝暂时不敢贸然远击匈奴。而军臣单于在受了惊吓之下,断绝了与汉朝的和亲,不断派兵南下侵夺汉朝的边境城邑,践踏庄稼,掠夺财物和人口,至此汉朝边境一直没有安定之日。汉武帝对匈奴的骚扰忧心忡忡,他知道匈奴行动迅捷,不太容易用武力制服,就一直在积蓄力量,训练军队和士卒,准备有朝一日大举反击匈奴,以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