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错觉吗?还是……大脑真的在尝试连接那些断裂的碎片?
这天下午,主治医生团队再次对陆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结果依旧令人惊叹又焦灼——他的身体机能恢复得近乎完美,各项指标甚至优于生病前的状态,精力充沛,气色红润,完全看不出曾是一个癌症晚期患者。
医生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单从生理层面,陆沉现在去跑马拉松都没问题。
然而,记忆方面,依旧是那片迷雾。
脑电波监测显示,那种预示着记忆重组可能性的规律性波动依然存在,甚至比之前更加强烈和频繁,但那层阻碍信息提取的“壁垒”
,似乎也异常坚固。
“柳小姐,这就像黎明前最深的黑暗。”
医生斟酌着词句,试图安慰又不敢给出绝对保证,“大脑内部正在进行着我们无法完全窥探的‘斗争’。
数据告诉我们,‘重启’的能量正在积聚,随时可能突破那个阈值。
但也有可能……能量耗尽,重归沉寂。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充满爱的环境。”
柳如烟点了点头,心中却是一片苦涩。
耐心?她早已将耐心熬成了本能。
但那份对未知的恐惧,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减反增。
第四天。
医生预测的“窗口期”
的最后一天。
柳如烟几乎一夜未眠,清晨看着陆沉依旧带着懵懂醒来,她心中那份紧绷的期待,似乎也随之松懈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落空的、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或许连她自已都不愿承认的,一丝隐秘的“庆幸”
。
她害怕他恢复记忆后可能带来的冲击,害怕他不理解、不原谅,害怕失去眼前这个虽然残缺、却全然依赖她的陆沉。
也许,就这样维持现状,也并非最坏的结局?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柳如烟狠狠掐灭。
不,她不能这么自私。
她比任何人都希望那个完整的、意气风发的陆沉能够回来。
这天上午,阳光格外明媚。
陆沉的精神状态似乎也特别好,不再像前几天那样偶尔出现沉默和挣扎的表情,又恢复了那种纯粹的好奇和对柳如烟全然的信赖。
他甚至主动拉着柳如烟的手,指着窗外草坪上追逐嬉戏的孩子,脸上露出干净的笑容。
“柳总,今天外面天气真好,要不要带陆总出去走走?”
负责看护的护士小姐微笑着建议。
柳如烟心中一动。
或许,换个环境,接触一些新鲜的、充满生命力的事物,对他也是一种好的刺激?
“好。”
她点了点头。
考虑到陆沉现在过高的社会关注度,他们并没有去公共场所,而是选择了医院内部一处环境清幽、安保严格的独立花园。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花园里鸟语花香,绿意盎然。
陆沉像个第一次来到游乐园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到新奇。
他一会儿看看喷泉里跳跃的水珠,一会儿又好奇地去闻一朵盛开的玫瑰,脸上始终带着轻松愉快的笑容。
柳如烟安静地陪在他身边,看着他放松的样子,心中那份沉甸甸的焦虑,似乎也减轻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