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让我做什么?”“臣想请陛下废除她太妃的身份,为她与唐邕赐婚。”
“昌国公唐邕?”“是的,玉华她年少时就喜欢唐邕,只是当时唐邕身份低微,又是鳏夫,我就没有同意,没过多久,文宣帝为了要笼络段氏,迎娶了玉华,但我没想到,几十年了,唐邕都没再娶妻,去年我进宫看望玉华,发现她还没忘记那段少时情,陛下,臣只有这一个妹妹,臣求你了,应允臣吧。”
说着,段韶挣扎着要起身叩拜,高纬赶忙拦住他,叹了一口气:“好吧,朕答应你。”“臣多谢陛下!”
“那么另一件事又是什么?”段韶从床旁的几上拿起一份黄绢,交给高纬,甫一打开,就愣住了:“这不是先帝河清四年的赐婚谕旨吗?”
段韶点点头:“先帝待臣亲厚,更是让臣的次子尚永昌长公主,这本来是天大的恩宠,只是段深太不争气,让他们夫妻之间一直貌合神离,臣也为之神伤,如今臣大限已至,不愿他们之后的几十年还这样,恕臣大胆,臣请求陛下让他们和离吧,这样对皇家和段家都好。”
高纬默然不语,永昌长公主和段深的这段婚姻确实一直让她头疼不已,却碍于是高湛的旨意,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段韶提出这个请求,正好让她有了借口。
但也不能答应得太绝对,所以高纬说道:“如果他们都同意和离的话,朕就立刻下诏。”
段韶终于放心了,转头从玉枕旁艰难地拿起一个手掌大的檀木盒,颤颤巍巍地向上抬。
高纬赶忙接住,打开木盒,看到那躺在黄缎上透着温润光华的羊脂玉物件,眼中划过一丝精光。
段韶低低喘着气:“自臣四十岁起,就长期掌握庞大兵权,虽然陛下相信臣,但是武将掌握兵权还是不合适,所以今日臣想将这虎符交还陛下,助陛下巩固皇权。”
高纬露出一丝笑意:“若是朕没有答应表叔那两个请求,你还会将虎符交给朕吗?”
段韶沉默不语,的确,他原先的想法便是得到高纬的承诺后,才将白玉虎符交给她。
将木盒收入袖中,淡淡说道:“表叔好好休息吧,朕改日再来看望你。”
段韶垂下眼睑,脸色比起之前更加苍白:“恕臣不能恭送陛下了。”
※※※
夜,宣政殿书房
双龙纹黄绢铺在小几上,中书舍人刘承趺坐于几后,一边听着皇帝陈述谕旨大概,一边捏着湘竹毛笔起草诏书。
诏书写完后,刘承将诏书交给皇帝,皇帝确认无误后,他才敢在黄绢最下方写上“钦此”两字。
最后交给赵书庸,让他将玉玺按到黄绢上,然后与先前的一封诏书共同放到托案上,用青缎罩住。
刘承原先想写完诏书,皇帝就会命自己退下,没想到皇帝只是盯着书案上的托案,不发一言,根本猜不透她的想法。
说实话,高纬今天有些被自己的那个异母三姐永昌惊到,她真没想过永昌会那么果断干脆,反而是段深犹豫不决,最后被永昌冷言相讥,才怒然同意和离。
他们这段婚姻是高湛的一记昏棋,长此以往,不仅不能达到笼络段氏的地步,反而会让段深怨恨皇室,并断送永昌的大好光阴。
不过比之这封诏书,为段太妃与唐邕赐婚的诏书肯定会反响更大。
虽然皇妃改嫁的事在高齐不是没有,但是高纬毕竟是文宣帝的子侄辈,下达这种诏书,那些御史一定会说她有悖孝道,但是这些,都比不上段韶交还的二十万大军兵权。
高纬抬起头,忽然开口道:“刘承,你再起草一封诏书。”“是。”刘承虽措手不及,但还是又拿了一份全新的黄绢。
“平原郡王段韶,大齐开国之臣,今遭逢薨逝。。。”刘承一惊:“陛下!”高纬面无表情命令:“继续起草诏书。”
“。。。遵旨。”刘承低头起草诏书的同时,心下嘀咕:平原王虽病重,但还没到病危的程度,现在起草这诏书也太快了吧。
诏书快写完时,殿外传来内侍的禀报声:“陛下,平原王殁了!”
刘承浑身一震,一滴墨点落到黄绢上,随即晕开,他还来不及请罪,就听皇帝道:“写完!”
额头不断冒出细汗,稳住自己的右手,在黄绢上写上:“谥曰忠武。”并于下方写上“钦此。”
直到将诏书交给赵书庸,刘承才得以解脱,告退出殿。
走出宣政殿,抬头看天,才发现天际已经泛白,离早朝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里面有不少伏笔,下来就要收兵权了。
你们这么少的评论,我更加没动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