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送出去的东西很多,得到的只是对方带来的土特产一类。
反正羊毛出在百姓身上,皇帝怎么会心疼?
碰上杨广那么脑残皇帝,一场酒会下来,要是喝嗨了,听了几句奉承,心花怒放,开口就要送出去十几二十万匹丝绸。
不仅败家,还是纯纯的冤大头!
人家一年要是勤快点,多来几趟,不用干别的,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朱元璋不是杨广,但站在帝王的视角,也是好面子的。
听说今年的生日宴上,有外国使节来捧场,不由得心情大好,脸上笑意十足。
“诸位公卿,此事关系到朝廷颜面,务必用心操办。”
“责承礼部官员,安排宴会场地,礼仪流程,一定要仔细周密,不能出半点差错!”
“若需人手,可从别部借调!”
“对了,外国的使节们,现在何处?”
闻言,礼部尚书屈身回答。
“禀陛下,前来朝贺的使团已经来到应天,臣已经安排他们在城中馆驿下榻,并派人照料饮食起居!”
老朱点点头,觉得还算满意,随后又补充一句。
“接待方面,要按照最高规格,让外邦使臣感念于心,见识到大国的恩惠。”
“待到庆典当日,献上贺礼,另有赏赐!”
“别让人家笑话咱天朝上国,只会小家子气,连送点东西都舍不得。。。。。。”
大臣们道声谨记,各自领了任务,下去操办。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整个明朝的核心,全部围绕着皇帝庆典,接待外宾来准备。
百官夜以继日,像是走马灯一般,整天连轴转。
放眼京城内外,一片祥和盛景,鲜花锦簇,喜气洋洋。
至于百姓们,早有衙门的官吏下来通知:
在使臣们离开之前,要严于律己,遵守法度。。。。。。
遇见那些长相不同的,要学会谦虚礼让,别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人家吵架动手的,给朝廷带来负面影响。
而沿街乞讨的叫花子,被勒令不许出门,一夜之间,消失得干干净净。
真正做到了,方圆五十里内没有穷人!
喜欢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请大家收藏:()大明:我,李善长,辞官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