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梓安答应过会给个交代,说到做到。
小年夜,天上飘起了洋洋洒洒的雪花,窗户上结了细细溜溜的冻铃铛,晶莹剔透,好看的紧。
屋子被烧得暖融融的,挂了三层纱幔的床铺中里,宝钗半倚着看信,穆梓安写给她的信。
信中说,翟宣谋害郡王世子证据确凿,已被押解上京。谋害郡王世子是满门抄斩的族罪,但是那日追杀他们的刺客是受了诱骗,且都已丧了性命,按律不至于牵连家人。也就是说,这桩刺杀案,只到翟宣便可结,不会牵连太广。
但还有一些遗留的事故,听说这出破事儿是自家姑娘喜欢上表叔惹出来的,京城成国公府那位辈分最高的祖姑婆亲自派人过来,不由分说地将祁连雁押回京城禁足,而且明说了,这不是教养,就是惩罚!
祖姑婆辈分高,脾气也古怪,一封信写得全是火药味儿:祁家与东平王府结过一门亲,差点结成仇,祁家闺女受尽委屈打碎牙齿往肚里吞,绝对不可能再来第二回!穆家的男人没有好东西,她绝不容许再出现第二个祁王妃!
穆梓安被迁怒得直叹无辜,却还得在给宝钗的信里悉数道歉,连自家表侄女这份儿一起道歉:这次,真是我带累了你——不过我发誓,绝不会再让你因我受伤。
解释事故原委足足有一张纸,宝钗看完,将之折好,抚平折角。
“夺‘妻’之恨啊,难怪那个翟宣一定要杀你。”
不知怎么的,虽说这次是被带累的,可宝钗扪心自问,并无太多的排斥厌恶,反而有点儿同情——因为随手翻到第二页,第一行就是那个小混蛋可怜兮兮的抱怨:说什么“天之骄子”,他该看看我怎么撞你这只雪刺猬的,都快被戳成筛子了!
冬眠的雪刺猬很不欢迎被撞来撞去,不过,宝钗也不得不承认小混蛋的说的没错:竟然看上她,就冲这份儿眼瘸,下半辈子已经没得拯救了。
信还没完,之后便是肉麻的嘱咐:过了年就是选秀,早点养好脚伤,乖乖上京,我也要去的,如果同路正好还能保护你,历届秀女里头使绊子的很多,你要千万小心,你家有钱,你又长得漂亮,小心有人盯上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宝钗当然懂。
事实上,薛家已经为了她的选秀进入了十级备战状态——因为这次“刺杀东平王世子”的案子没闹大,全家人都跟白鹭一样,以为“陷害薛蟠”是荣国府阴谋中的一环,而“谋害宝钗”则是教养嬷嬷狗急跳墙了。
宝钗没办法解释,只能任由爹娘将这笔债再次记在了荣国府头上,几个温泉山庄被看得苍蝇都飞不进去。薛彬不仅派人去京城置办宅子,还特意让三弟薛侨去各地转移生意,将屯田、商铺都撤离荣国府和王家的势力范围,尤其是王子腾做过军政长官的那几片儿,尽量离得远远的!
宝钗静静看着窗外纷纷洒洒的鹅毛大雪,眸中流落出一丝隐忧:这次确实是意外,去京城选秀,才是她真正要打的硬仗。
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灾劫,必须尽早想好应对办法。
缓缓收回目光,宝钗将两张信纸一起折好,放在灯上,看着它们悄然烧成飘零的黯淡灰烬。
——最后一瞬间的走神,宝钗对着快被燃尽“穆梓安”的落款轻轻摇了摇头:“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又何尝不是呢?”
……
这个新年注定过得无法舒心,卓尧站在善行寺的菩提树下,披一身薄露,仿佛融进了风雪之中。
半年下来,留都已经恢复了元气,不再是灾后,不再是应急,不可再暂行,一切都该渐渐走上正轨。
也就是说,回到京城之后,他也有一场硬仗要打。
看着常绿的菩提树,卓尧不由摇头,也叹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菩提寺的方丈,其实是个挺阳光的帅气大和尚,站在卓尧身后,念一声“阿弥陀佛”:“殿下不必如此忧心,菩提经冬仍常绿,人乃万物之灵,更是久久长青。”
“你倒是说的容易。”
大和尚很是乐观,举个栗子来证明:“殿下可知,善行寺每年都会请人题写诗文游记,镌刻于后院石壁。”
“我听说过。”善行寺的石刻乃是江南名胜,自百年前一位大德大慧的法师题写了游记之后,无数文人墨客观赏时争相留下墨宝,其中不乏惊世佳句,更使此处名声大噪。
大和尚行了个佛礼:“今年,小寺请了林姑娘。”
“什么?”卓尧一惊,要知道想在善行寺题字的文人多如过江之鲫,一个小姑娘如何能服众,“此事岂不是会给林姑娘惹来麻烦?”
大和尚笑得露出了八颗牙:“自然不会,林姑娘才思就如菩提常绿,就算有人不服,拿文章来比,高下立辨。”
“是么……”卓尧不由好笑,也是,那只兔团子的嘴可厉害,他不敢保证一定说得过,所以一直没敢上去搭话。
大和尚又对着菩提树行了个佛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木常青于林,风驻足谒之。”
把这句翻译成人话,可以拿某只看起来很软萌的兔团子举个栗子:一篇文章堵不住别人的嘴,那就写个十篇,一百篇。一篇篇砸过去,招惹的早已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颤抖吧,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