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举行拜师仪式。
李阗竹这个连完整两首诗都背不下来的女子,第一次在万众瞩目中成为院长的关门弟子。
“阗竹,哥哥离开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
三日后,李君和李阗竹告别。
和王昌河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梧州前往京城,其实要比并州到京城近很多,要走三日的路程。
二人乘坐船只一路到达大运河,然后顺流来到京城。
整个大运河上,船只来来往往。
京城是大奉的经济政治中心,也是有名的销金窟。
每天都有上千艘,来往十分的繁华。
李君站在京城的码头上也不由感慨。
“不愧为皇城。”
而且整个京城穷人很少,到处可见穿着华丽衣服的王公贵族。
李君不由想到了前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小”,这一刻深有体会。
第一次来京城,王昌河看到李君的模样,不由笑道。
“当年老夫第一次来京城,就和你现在一样。”
“只是当初来参加殿试,而当时的第一名是宰相卫牧,第二名则是如今的大儒蔡固,而我只是勉强中了进士。”
提起当时的时光,王昌河也有些感慨。
卫牧,蔡固一直是王昌河想要追赶的目标。
只是哪怕踏入大儒境,依然与二人有不小差距。
“此次来京城,就是来帮你扬名的,而且朝堂之上,有许多人和卫牧政见不合,我们要拉拢这些人。”
“想必这次陛下直接下旨,也是有其他人在反对他。”
王昌河向李君讲述着这次来京城的目的。
两个目的,一是联合反对卫牧的人,再一个让李君扬名。
至于如何扬名,王昌河没有说。
“老师,你可终于来了。”
就在这时,一道惊喜的声音传来。
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一脸兴奋的走了过来。
他穿着青袍,脸颊刚毅,个头比李君还要稍微高一点。
对方走过来以后,立刻向王昌河行礼。
“见过老师。”
原来是王昌河的弟子。
王昌河向李君介绍道:“这位是许杰,去年中了进士,如今正在等朝廷的任命。”
说完,王昌河正要介绍李君,许杰却已经先一步开口:“这位想必就是师弟苏天临了吧,果然一表人才。”
许杰已经在京城待业两年了,所以并没有见过苏天临。
但他听说云麓书院出了个天才师弟,老师有意收他为徒弟。
现在跟在王昌河的身边,那他自然就认为李君是苏天临。
李君笑着摇了摇头:“许杰师兄误会了,我叫李君,并非是苏天临。”
许杰有些惊讶,从来没有听说过李君这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