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李君。”
“好,李君,跟我去见院长。”
说着,拉着李君的手就向王昌河的位置走去。
王昌河此刻正死死的盯着文圣宫里。
天空之中有两道清气冲霄而起,这代表着苏天临得到了两道天地文运的加持。
如此年纪,能得到两道天地文运加持,突破贤人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就算是君子境,也很有可能。
毕竟苏天临还这么年轻。
等到他读几年诸子典籍,走出自己的道,再入文圣宫,必将得到更多天地文运的加持。
没错,文圣宫并不是只能进一次,而是能进两次。
第一次初露锋芒之时,被大道感知,会得到天地文运的青睐。
第二次则是感悟出自己的道,立功立德立言,也会受到天地文运的加持。
当然,其实可以进入无数次,只是一般来说第三次进入,已经不会再得到天地文运的加持了。
也有人第一次进入并未被天地文运青睐,没有得到加持,多年以后立功立言立德,再入文圣宫,立刻有无数道天地文运加持于身。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除了像苏天临这样的天之骄子,其他人想入文圣宫,一般来说,都是在踏入修身境以后才有资格。
因为提早进入也没有什么作用。
此刻,周惇带着李君来到了院长的面前。
“院长,他是一名新生,名叫李君。”周惇介绍道。
王昌河身穿一身素色长袍,头发花白,却是精神矍铄。
他已经六十多岁,快接近七十岁的高龄。
儒家养气,感悟天地至理,所以会比一般的人活得更久,活百岁之上的大儒比比皆是。
而在王昌河的旁边,则是天地玄黄四院的院首,以及云麓书院的先生们。
这些人身上浩然之气涌动,大部分都达到了第五境君子境。
至于四院院首,则都是第六境立命境,于大儒境也仅剩一步之遥。
这些人才是云麓书院真正的底气,随便放出一个到外面,那都可以自己开宗立派,建立一个书院当院长了。
“究竟要怎么处置,你决定就行,不用请示我。”王昌河看了李君一眼说道。
儒家浩然正气,光凭眼睛是看不出来的。
除非到了贤人境以后,得到天地文运的加持,才能看出端倪。
王昌河以为周惇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向他请示,所以才这样说。
同时心中叹气,自己这个弟子什么都好,唯一一点就是行事太过古板,这种小问题也要来麻烦自己。
其他几位院首和先生们,则只是朝这边看了一眼,便把视线挪开,又望向文圣宫。
一个书院学生犯错的小事,怎么值得他们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