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冲出包围圈,赵云回头一看,除了他与黄忠两人后,身边再无一人生还。&ldo;常山赵云&rdo;的旗帜被曹军的马蹄一踏而过,两员大将狂奔不停,终于摆脱追击,回到营中。
曹操听说蜀军劫粮,亲自到战场指挥截敌。在山头上看到赵云的猛勇刚强,救出了黄忠,遂时向将领们发令到:&ldo;定捉赵云、黄忠,不叫其逃逸!&rdo;故赵云、黄忠逃回了营寨,喘息未定,曹操大军就掩至营外了。
第五部分第二十九章不取汉中只取天下(6)
赵云怕曹操大军强攻营寨,无计可施之下,竟冒险单枪匹马而出,立于营门之外。同时令弓箭手于寨外长壕中埋伏,将营内旗枪,尽皆拔出放倒,士兵们握枪待机,准备死战。
张郃见赵云威风凛凛立于营前,时天色已暮,月光清辉,照着赵云银色铠甲之上,赵云顿增威风之色。张郃又见赵云寨内偃旗息鼓,疑有伏兵,不敢上前。
赵云见张军气势先失,遂把银枪向后一招,霎时,金鼓齐鸣,呐喊声起。长嚎内埋伏的弓箭手一齐引箭怒发,飞蝗满天。曹兵翻身就逃,赵云不失时机冲了过来,营内的蜀兵也唯恐落后少杀了敌人,奋不顾身追向逃兵,曹兵不知蜀兵多少,亡命间自想践踏,拥到汉水边,落水而死,不知其数。这一仗,曹兵先遭偷袭后又被疑兵所吓,伤亡损失严重,尤其严重的是大军维持生计的粮食,少部分抢了出来,大部分成了灰烬。
隔日,刘备亲自到赵云寨,视察战场。众军士将赵云勇救黄忠,智退曹兵之事,细述一遍,刘备大喜,看了山前山后险峻之路,对众将说:&ldo;子龙真的浑身是胆呵!&rdo;欣喜之色掩不住,从眉间荡开来。
在曹操行营中,曹操正在开会,他与刘备的神色迥然不同。愁眉苦脸的曹操责备张郃道:&ldo;此次以优势兵力围住黄忠、赵云,却让他们逃脱,损兵折将,均是将军带兵无方所致,归根到底就是一个&lso;怯&rso;字坏了大事。&rdo;
张郃痛哭流涕,他恨自己失去了这次绝好的反击良机,先胜后败。
曹操知张郃痛苦不亚于自己,遂转变态度,好言相慰:&ldo;世上无百胜之将。想今日之败绩,非将军之过,乃操之过也,将军不必过于自责,但再去与刘备决战,恐士气不旺,反不能胜,还是等待时机吧!&rdo;
张郃请缨不成,又见曹操不再责怪,但悔恨、惭愧仍驱散不开,忍不住放声痛哭,众人也唏嘘不已。
二一三曹操与刘备在汉中冷战相持了两个月,大战没有发生,双方仅在局部地方发生过几次小小冲突。
五月,初夏。汉中每年一度的雨季来了。连绵不断的雨水袭击着汉中三川,汉水陡涨。刘备军队驻扎在汉水南岸的山头上,居高临下,汉水不能浸入他的军营中。北岸西边,地势平坦低洼,雨水灌溉之后,这里的水积达尺许,成了沼泽之地。而曹营就驻扎在这里。连绵百十里的平地上,曹操的十八支部队陷于水淹之中。
汉水的堤岸较低,一旦汹涌的汉水猛涨起来,决堤而泻,曹营被冲走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一天中午,大雨歇了下来,北岸上缓缓行着一小队军马,为首之人马后撑着一柄杏黄色华盖,正是曹操。
曹操、张郃、刘晔、司马懿等人审视着水势,检查着堤岸。
浑浊的洪水&ldo;哗哗&rdo;地裹着劲风一泻千里,如山里奔出的猛兽,撞击着堤岸,岸边少许杨树也被激流卷刮而去,在水里随波逐流,时沉时浮。
刘备听说曹操亲自到岸边审视水情的消息时,也带着诸葛亮等人出营,与曹操隔岸相视。
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刘备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相视。
曹操看着对岸青色华盖下的刘备跨着白马,手执鲜红的缰辔,扬鞭指着自己,嘴里兀自大声说笑。
洪水咆哮的声音太大,曹操听不清刘备说些什么,但他估计得出是说些得意或挑衅之类的话。
两位同时代的伟人,各据一方的霸主,此时的心情一点也不同。曹操后悔纵虎归山,刘备欣幸大鹏展翅。
曹操把刘备注视良久,尔后,投鞭于河中,一言不发拨马回走。众谋士不知其意,又不好问,默默无言跟随其后,下了堤岸归回营中。
刘备见曹操投鞭于河,也不解其意,就问诸葛亮:&ldo;曹操之举,有何意图?&rdo;
诸葛亮答道:&ldo;他可能是想与主公分江而治,互不入侵。不过,他退兵的意图却比较明显。&rdo;
&ldo;何以见得?&rdo;刘备刨根问底。
&ldo;曹操粮食全靠关中运来,路途遥远,本已不易。如今雨季来临,道路泥泞,车马难行,一旦粮草接济不上……&rdo;
诸葛亮话未说完,刘备先呵呵笑了起来:&ldo;天助我也!曹操的汉中三川即将移入我的手中了。他粮草不济,而且行营全泡在水中,士兵无一日有干燥之衣可穿,无一日有干床可卧,已经苦不堪言了。倘若我再派一支奇兵,掘开汉水北岸,洪水猛兽排山倒海灌进他的营盘,曹操三军覆没之日不远了。&rdo;
刘备被诸葛亮点明之后,想到了这一条计谋。
诸葛亮也微微一笑道:&ldo;汉水真乃我们的一支精锐大军啊!&rdo;
蜀营众将听刘备、诸葛亮一番胜券在握的话语,不禁兴高采烈。实际上曹操最担心的就是怕刘备派兵掘开汉水的堤岸,淹他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