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2015曹操传 > 第215章(第1页)

第215章(第1页)

刘晔率先发言:&ldo;魏王待才诚挚,古今无出其右。大家素知魏王&lso;唯才是举&rso;的原则,所以北方有识之士,无不趋归帐下。但&lso;唯才是举&rso;似乎也有泥沙俱下之可能。&rdo;

华歆接口道:&ldo;不错。知人善用莫过曹公,但有人也会不识抬举,受人之恩反不相报,却极尽毁谤之能事,崔琰之辈,纵然有才,也无益处。&rdo;

司马懿道:&ldo;仲达愚钝,蒙王抬举,方可效马前马后,我尤痛恨饮水不思其源之小人,但愿魏王为此严格择才。&rdo;

曹操知他们已明白自己的用意,就把曹丕及曹植几个儿子一指,说道:&ldo;诸君辅佐我打下半壁河山,功高劳苦。但我毕竟年迈,虽有老骥之心,但人生几何,望诸位多给吾儿指教,增长治国见识。选拔人才之事,我意还是不拘品行。昔日伊挚,传说均贼人出身,管仲乃桓公车囚,然彼等皆得重用,国运因之振作,兴盛;萧何、曹参乃小吏,韩信被誉为游手好闲之徒,陈平更是臭名满天下,众人耻与为伍,但他们终能助汉高祖立大业,定天下。&rdo;

曹操说到这里,回头看看儿子们,接着又继续他的演讲:吴起的大名传扬千古,但他喜争权柄,为达目的杀妻也为之,散尽千金求一官半职,连母辞世亦不奔丧,如此德行之人,却在魏国统率大军为将时,秦军不能东进;在楚国为相,韩、赵、魏三晋不敢南征,可见他于国家是何等的重要……

曹操的这一席话,整理出来就是建安二十二年魏王府发出来的《举贤勿拘品行》的文告。

开完会,杨修与司马懿出了魏王府邸,司马懿邀杨修至他家饮宴。

杨修善饮健谈,才思敏捷,在曹营人皆尽知,他与曹植交好,也得曹操青睐。司马懿与杨修对饮几杯后,两人的话题就围绕今天的会议侃开了。

杨修快嘴,憋不住话:&ldo;仲达,魏王今天所谈一切,是为他后人接替基业安排班底。但魏王虽立世子曹丕,却器重曹植,你估计一下。享他基业之人将是哪一位?&rdo;

司马懿为人谨慎,说话小心,他说道:&ldo;魏王立曹丕已成规矩,更改不大可能。曹植很似其父,但他饮酒放纵早就受过魏王训斥,魏王基业岂能给他,况荀攸贾诩多次陈述过立世子之利与害,魏王听从彼等建议,亦是深思熟虑过的。&rdo;

两人边饮边谈,由曹操继承人谈到魏王府人事安排的问题,直至大醉,方才安歇了。

曹操在这天夜里也在为人事安排绞尽脑汁,三更天了,他还在思考。

那时正是夏季,室内酷热。曹操踱出府门,倒背两手到花园里纳凉。花园里的七里香散发出幽香,一只又一只小小萤火虫拖着忽闪忽灭的亮光飞来飞去。一名侍女给曹操安了一把逍遥椅在花园一块空地上,沏上香茗,恭立一旁等候吩咐。

曹操坐上椅子,仆女用纨扇替他扇风扑蚊。不知是天气酷热,还是曹操内心焦躁,他只觉汗流浃背,难受已极。

天空无星,无月,黑漆漆的。看样子仿佛是要下暴雨的夏夜。

人老了,就极容易回想青壮年时代的&ldo;金戈铁马&rdo;。曹操此刻的心绪早已飞回到三十年以前的时代去了。他仿佛看见了他在官渡之战后,风华正茂,战将云集,谋士归附的情景。他每到一地,就吸收当地的人才。他以不囿地域观念,派系观念的人才政策出名。初据兖、豫两州时,陈留、汝南、颖川名士郭嘉、二荀、杜袭、孙资来到了他的帐下;即使东方的徐、扬两州,不少名士慕他的英名远途投入他的帐下,特别是扬州人刘晔、蒋济、胡质来了,徐州人陈群也来了。

曹操正把这些事情细细回忆,仆女的呼唤打断了思路:&ldo;启禀魏王,请移驾室内,天即将下雨了。&rdo;

曹操抬头一望天空,远处刺眼的闪电正迅疾地撕开黑沉沉的夜空。隐约听得远处有沉闷的雷声。花园的草木在一阵小风拂过后,仿佛惊魂不定等着什么。

曹操与仆女刚跨上台阶,小钱般大小的雨点从天而降,霎时,头顶上炸雷&ldo;轰&rdo;地响起,闪电如雪亮的巨蛇曲曲弯弯一闪而逝。雨更大了,风猛刮起来,房间里的帷帘也被吹得像船上鼓满的风帆。亮着的蜡烛吹熄了几次。

闪电、滚雷、暴风,大自然越来越肆虐无忌。

曹操心潮起伏不定,他睁着大眼寻找一闪即逝的电弧。那电弧不是一把刀吗?他想到:如果天空是一具活生生的肉体,闪电的切割也就见效了。

生于乱世,双手不想沾血就去做傲视群伦的英雄,能够吗?他反问自己。突然,他怀念起荀彧来了,紧接着崔琰、孔融等人纷至沓来,曹操并不怕这些&ldo;冤魂&rdo;,他至今还恨孔融,他想起孔融讥笑他的情景来。&ldo;孔融该杀。自以孔氏之裔,清议莫名,于国无补,实为狗屎。&rdo;但曹操对荀彧却始终念念不忘。

这一夜,曹操通宵不眠,那心就如同恶劣的自然天气一般契合。天快亮时,风雨住了,他推开雕花窗棂,雨过天晴的清晨,空气如过滤一般清新,朝阳灿烂,百鸟歌啭,树木舒卷,绿意盎然。

第五部分第二十八章西征张鲁东击孙权(16)

昨夜郁闷,沉重的心情居然一扫而空。昨夜脑海中呈现的一张张故人的脸庞悄然逝去,另一批人走进了他的脑海:贾诩、刘晔、司马懿、辛评、杨修、桓阶、王琰、杨沛、御医脂习、邢贞等一大班文臣;另一批又是曹仁、曹休、曹真、曹睿、夏侯渊兄弟、徐晃、于禁、张辽等武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