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待曹操走后,着手迷惑张鲁的军事行动。他把一万人马分成三支队,一支伐木扎筏,顺江而下;一支全是轻骑,分由汉水的两岸齐头并进,配合水军作战,一支是步兵,分成若干小队,主动去偷袭张鲁在险滩、隘口设置的据点。
第五部分第二十八章西征张鲁东击孙权(8)
在扎营驻军的时候,徐晃还令士兵们必须挖五个灶孔,按当时的情况计算,一口灶煮十人吃的东西。徐晃一万人马少说也多挖七八万口灶。在行军中,徐晃还令士兵们有意暴露目标,大张旗鼓的呐喊,击鼓鸣金。
张鲁的细作把这些假象汇报回来时,除了张卫一人外,所有人都毫不怀疑。张鲁忙令张卫征调戍守阳平关的士兵去防卫西汉水一带,张卫勉强应付,只拨了万余人去,重兵仍在阳平关一带。
曹操的主力经几十天的艰苦行军,终于到了阳平关前,与夏侯渊的部队会师。张鲁得到这一消息,吓了一大跳,&ldo;曹操军队神出鬼没,说到就到,真叫人难料啊!&rdo;张鲁由衷感叹道。接着,这个懦弱的川西统帅心知大势已去,决定不战而降。
但是负责守阳平关的张卫与部将杨昂强烈反对,张卫说:&ldo;兄长请放心,不要过早说出丧气的话,否则会动摇我军的军心。曹军虽强,但长途跋涉,粮草难济,现到了阳平关。也仅是强弩之末不穿鲁缟矣,况我部曾与夏侯渊部接触过,一年来,他也未夺去我寸土半草,实力也不过尔尔。我军在阳平关筑有高大的城墙十余里,岂是曹军轻易攻破得了的?&rdo;
杨昂附和张卫道:&ldo;师君,俗话说&lso;狡兔三窟&rso;。我们在曹操大军来之前,就作了充分准备。我与战将们商量好,如曹操叩关而来,我们拼死力战,师君退居南郑,筹备粮草接济我们。如曹操真的破关,师君也可马上避入巴中,逃脱厄运。何况,曹操与我等孰死孰活,还无定论呢!&rdo;
参谋阎圃也赞成这个方案,张鲁也鼓起信心,退居南郑,以便策应自己的部队。
曹操率军驻扎在阳平关以外十多里的地方,刚安顿下来,他便率心腹亲信察看阳平关的地形去了。
阳平关建在两座险峻的山峰之间,依山势建有一条十余里高大的城墙。曹操看到墙顶插着整齐的军旗,墙顶每隔几十步便堆放着大量的棱角尖利的石头。曹操心里有了数,认为攻城破关看来是要付出代价的。
曹操亲自督战,令先锋官夏侯惇派兵进行第一次攻城,以试探对方军力情况。
夏侯惇这位独眼将身先士卒,率一万士兵扛云梯,冲到城脚,弓弩手用箭射上城头,掩护冲击。
当曹军奋勇争先冲向城脚时,只见城头上红旗一招,十里长城顷刻间立起成千上万的士兵,举着石头,砸向城脚的曹军。如雨点般的石头落下去,曹军有的手脚折碎,有的血污满面,脑浆迸裂。第一波冲击受挫,曹操命亲兵鸣金收军,张鲁士兵在城墙上看到曹军溃退,欢声雷动,而退回的夏侯惇耷拉着脑袋,沮丧至极。
曹操亲临前线目睹此情,他安慰着将士们,自责地说道:&ldo;灭武都时,降将都称张鲁的道教士兵作战力不强,今日亲眼见了,才知轻信于人的恶果。看来,不论什么军情,都得自己躬身亲临分析,才最可靠啊!&rdo;
以后十天内,曹操让部队轮番攻城十几次,进展仍然不大,而自己的军队伤亡的人数不断增加,粮食也逐渐耗尽。
经验丰富的曹操开始有些紧张了,对战事的全局掌握也显得力不从心。他对司马懿说:&ldo;我老了,脑筋也不灵了!&rdo;说罢,不胜唏嘘伤感。
刘晔考虑到军队征战太久,伤亡、疲劳困扰士兵,军心也涣散了。尤其是粮食已完,大军的补给成了第一危机,于是建议曹操撤军。
曹操左思右想也决定停止用兵。这段时间,最让他欣慰的是张辽击退了孙权的进攻,但是,据密报,许都有些士人、贵族正在加紧联络,想利用他在陇西之机进行政变,这又成为他的忧虑。他写了信叫御林军首领王必加强防范工作之外,也无其他良策。
最后,曹操作出了回师撤军的决策。他令贴身护卫官许褚,亲赴前线召回夏侯惇驻守山上的部队。由于部队分散山上各地区,所以集结的行动一直到入夜仍未完成。
曹操见许褚前去很长时间内没有回来,害怕有意外情况,他唤来刘晔说:
&ldo;请你与辛评亲自到前线去察看一下,许褚应该早就复命了,我很担忧……&rdo;
刘晔点点头,与辛评率数十骑快马,冲入黑夜中,马蹄声渐渐隐去。曹操在帐篷里坐立不安,几次走出来,翘首以望,盼望部队早点回来。
其实,刘晔与辛评出发的同时,许褚率队回来途中经过一个山湾,很偶然地发现了张卫的一个较大的隐蔽着的行营。张卫正在里面饮酒作乐,哨兵跑来报告:
&ldo;将军,有曹兵来劫寨。&rdo;
张卫大惊,推开窝在怀里的一个娇艳的女子,伸手之间撞翻了桌子上的酒钵。
他结结巴巴地问道:&ldo;曹军有多少人?&rdo;
哨兵回道:&ldo;还不清楚,由于天太黑,只能凭曹军的脚步声判定是一支人数很多的部队。&rdo;
张卫的这个行营只有很少人知道,他寻思道:&ldo;大概阳平关已失守,亲信被逮,故叛变我,并把我的行踪告诉了曹操,事不迟疑,先逃为上策。&rdo;张卫就率军向南郑方向的山区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