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攻打张鲁的决心已下,曹操自己对将官们说,打汉中必须先下手为强,否则,刘备出川占了汉中,关中就会受到威胁,后果将不堪设想。
刘晔等重要参谋很快拟出了出军汉中的计划。当刘晔把计划书带到丞相府时,曹操正在朝廷上与汉献帝商议出军汉中的事。
曹操铲除外戚后,他又成为外戚,目前身份既是魏国公,又是丞相,还是献帝的老丈人。
曹操对献帝说:&ldo;臣将进军汉中,朝中之事请多与华歆商议。&rdo;
献帝已惧怕曹操至极,唯唯诺诺,早已全无皇帝的尊容。华歆又是献帝的仇人,曹操以此人推荐给汉献帝,当然是有用心的。至少可起到威慑群臣的作用,以免他在外打仗时有后顾之忧。
与献帝枯坐多时,话语索然,曹操告辞回府。到了府上,曹操的情绪就好了。他感觉到,在献帝的宫殿里,如同掉在坟墓一样,面对的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在自己的府中,无论谋臣、武将,还是夫人、儿子,个个充满朝气。他心里感慨万分:汉朝的开国元祖哪个如同这样的末世皇帝,这样的皇帝不做也罢。想起汉朝高祖的后代,他马上又联想到自己的几个儿子,他对几个儿子早就在着意培养。长子曹丕较沉着,次子曹彰不过一介赳赳武夫,三子曹植行为放纵,饮酒无度,空有一身才华,而曹熊也真如熊一样憨顽。想遍诸子,他又转开注意力,因为刘晔正在等着他审阅进军汉中的计划。
曹操把这份计划书看得很详细。由于曹操年龄已到六十岁,眼力有些不济,刘晔就把计划书的字写得较大,这样,曹操审阅起来就较快。
计划书中对行军、部队的调遣安排很详细。
出动的兵员:十万人,号称二十万。
统帅:曹操
主要谋士:刘晔
助理谋士:贾逵、司马懿、王粲、张承、辛评、杨修、陈矫
后勤:杜畿
主要部队:
右军统帅:夏侯渊
随营谋士:郭淮
大将:张郃、徐晃、朱灵
左军统帅:夏侯惇
大将:曹氏父子兵、曹真统帅
预备军:塞外少数民族牵弘的军队。
曹操对这个计划略加修改,增加了一些内容后,就把这个计划向各个部队的统帅发出了命令,令克日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囤积粮草,准备远征。
曹操征讨张鲁时已六十岁,他虽还怀有&ldo;老骥伏枥&rdo;的万丈豪情与雄心,毕竟年龄不饶人,精力已经大大不济了。他在出征汉中之前的几个夜晚都失眠。由于考虑的东西太多,没有好好休息,偏头痛这个一直折磨他的宿疾又发作了,卧病在床,众将官每日请安后都深深为他担忧,而曹操却豪迈地对部将们说:&ldo;我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刀剑之伤不下十几回,这点小疾不碍事的。&rdo;
&ldo;小疾&rdo;不碍事,但是他心里的顾虑却让他不安。曹操顾虑着这几件事:第一,他进军汉中,必定抽调兵力,南边镇守的兵员减少,孙权会不会乘虚入侵;第二,进军汉中,刘备会不会拥兵出益州,以解救张鲁危机为借口,联合张鲁,抗击自己;第三,孙刘会不会重新联合,从建业、荆州进军北方。他面对这些可能的突发事件,无奈疾病折磨着他,始终理不出头绪,真是&ldo;剪不断,理还乱&rdo;。
有一天,曹操的御林军将官王必听医生说治偏头痛用冰块敷头效果很好,但这个时候已是&ldo;七月流火&rdo;的夏季,哪里去找冰呢?
第五部分第二十八章西征张鲁东击孙权(4)
王必的一个亲兵对他说:
&ldo;将军,献帝宫室后的花园里,去年冬天在那里挖了一个很深的地道,里面储存了很多冰块,以备献帝夏季冰冻西瓜之用,何不取出一部分为魏国公治病呢?&rdo;
王必一听,眉开眼笑,也未请示汉帝,直接启开地道,在地心深处,找到了去年的冰块,保存尚好,就用宝剑敲下几块,载于丞相府。曹操经过几天的冰敷之后,头疾减轻,他召来王必,重赏之,那个亲兵也得到嘉奖。
曹操病未完全痊愈,却挣扎起来与众谋士商议出军汉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杨修建议曹操召坐镇合肥的薛悌,他说:&ldo;主公出师汉中,孙权必兴兵攻合肥。而我方南线防守的据点很多,又无天险,分兵据守容易遭孙权的大军分而击破。不如召薛悌回来,委派他联络张辽、乐进、李典军合成一个大军,共抵孙权。孙权远途而来,粮草接济困难,只要采取清壁坚守,东吴自退。&rdo;
杨修素以才思敏捷著称,他是汉献帝的太尉杨彪之子,曹操爱他才华,聘他为幕僚。杨修的建议博得了众人的赞同。
其余的如孙、刘联军等问题大家虽各抒己见,意见并不一致,而曹操此时也拿不定主意了。此时的曹操优柔寡断,疑虑重重。
薛悌由合肥到曹操处领命,曹操写了一封密函给他,并对他说:
&ldo;等到孙权入侵之时拆开,依计而行。过早看了,反而无益。&rdo;
薛悌领命驰去,全身心经营起防备工作。
一九七建安二十年八月(公元215年),曹操病愈,进军汉中的军事行动终于成为现实。
出发前的誓师大会把西征推向了高潮。那天,三军齐聚邺城郊外一平原,战马嘶叫,旌旗蔽日,金鼓齐鸣,刀剑生辉,已经六十一岁的曹操登上点将台,俯瞰台下雄壮、整齐的军队,年轻时征战的热情贯满全身,此时,士兵们根本看不出曹操有丝毫的老态龙钟相。曹操振臂高呼,千万名士兵响应,真是响彻云霄。当曹操宣布出征时,夏侯渊、夏侯惇、曹休、曹真等将率队依次离开邺城,铁流滚滚望西逶迤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