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力小说网

怪力小说网>2015曹操传 > 第190章(第1页)

第190章(第1页)

&ldo;其实现在邺城并无危险啊,&rdo;曹丕不悦地打断常林的话,抢着说,&ldo;我率军前去,不也能增加一些临阵对敌的经验吗?&rdo;

于是不顾反对,只带将军贾信,领兵一万前往河间府讨伐。那田银、苏伯,本是无谋之徒,一经曹丕大军围城,才三天时间,就被攻下。

破城之后,曹丕正待出榜安民,却有残余变民一千余人,请求投降。曹丕左右之人见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对曹丕说:&ldo;丞相从前颁布过一项命令,凡是围城之后才投降的,一律诛杀。&rdo;

曹丕听言,也知父亲确有此令,便打算不准其请,立予屠杀。突然,却有程昱到来,听说曹丕要屠城,连忙表示不同意。

他说:&ldo;屠城这种极端的举动,是在天下大乱之际,而采取的暂时应变之法。丞相颁布此令时,北方尚未平定;现在北方已基本平定,主要精力应放在建设性的事务上,而不应该随意杀戮,以绝民心。&rdo;

曹丕听了,就有些犹豫。可是赞成屠城的人却一再强调丞相既未修改法令,就应坚决执行,以免兵士视纪律为儿戏。

乍一看,两边似乎都有理,可难坏了曹丕。程昱见他难于委决,便说:&ldo;如果将军真要斩杀这一千多降民,也应该向丞相报告后再行其事。&rdo;

其他人纷纷反对,说:&ldo;军事情况有时本应专断,不能事事请示。&rdo;

程昱说:&ldo;专断的意义,是指临时发生了紧急情况,如果还请求指示,则会贻误战机,因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才不得已行专断之特权。而今,变乱已平,残余变民手无寸铁,已不会对社稷造成什么紧急的恶性影响。因此,我实不望贾信将军在内部未取得一致意见前,擅自动手屠城。&rdo;

因此,曹丕在这种难以委决的情况下,立即写了一封信,派人飞马送往谯县。曹操见后,在信的背面写了两个字:&ldo;赦免。&rdo;便令来人火速送回。

这样,降城的一千多个变民保住了性命。后来,曹操回到邺城,才知道这是程昱的建议,高兴地对程昱说:&ldo;你不但了解军事,还能同时正确地协调别人父子间的亲情,真是一个难得的智将。希望你以后多多指点我的儿子们。&rdo;

第五部分第二十七章魏武如骑庸(6)

曹操自立曹丕为世子,封曹植为陈平侯以后,一直想找个机会让他们直接参与政治和军事。他在谯县得到曹丕的书信并作了&ldo;赦免&rdo;的批示后,想到人民生活但求安定这一事实时,深恐沿长江一带郡县的居民在大战将至的时期,受孙权的侵扰,便打算把居民强行迁移到内地。

回邺城后,曹操尚未把这个打算告诉任何人;他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反对。便准备把这个问题在讲武城提出来,让曹丕和曹植参与其中。正好扬州别驾蒋济也刚从南边赶来,如果此事议定,就可赶在开战之前,令蒋济督促居民内迁。

照惯例,又是曹操首先发话。他说:&ldo;我在谯县时,曹丕带兵讨伐田银、苏伯二贼,破城之后,对于求降的千余变民是否该斩有两种不同意见。程昱以变通之才,体恤民心思宁,使我几年前颁行的法令不至于变成危害百姓的教条。一些将领不顾实际情况的变化,墨守成规,固可责备,却也算有主见;曹丕却两头犹豫,没有自己的见地,日后怎能担当大任?&rdo;

说罢,目视曹丕。曹丕面红过耳,立即起坐,诚惶诚恐,说:&ldo;我临事未能分析当时形势,以致险些贻误人命,甘愿领罪。只盼丞相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以观后效。&rdo;

曹操见曹丕态度诚恳,这才温言道:&ldo;事情不急不大,尚可留观后效;如果相反,则不可能有什么后效来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了。你今后可切记。&rdo;

曹丕唯唯诺诺。

稍后,曹操向众将官扫了一眼,说起了正题:&ldo;自古明君贤臣治国,都以爱惜百姓为己任,今我即起大军南征,恐怕长江淮河沿线居民受战争之苦与孙权之害,想强行将当地居民迁到内地来,以避其锋。&rdo;说到这里,望了曹丕一眼,&ldo;你以为如何?&rdo;

曹丕略一思忖,说:&ldo;昔日丞相跟袁绍在官渡对抗时,曾强行迁移燕县、白马两地的居民,人们聚而不散,躲过了敌人的掠夺,今天与孙权对抗,又把长江淮河沿岸一带郡县的居民迁移到内地,正是同情同境,百姓将感恩戴德,自然是迁得。&rdo;

曹操脸露笑意,又把头转向刚从扬州赶来的蒋济:&ldo;请对当地情况熟知的蒋别驾说说对迁移的看法。&rdo;

蒋济连忙站起,微一沉吟,才道:&ldo;我体会丞相刚才所说的,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出行动决策的意思,认为现在不宜强令居民迁移。&rdo;

曹操目光一闪,说:&ldo;愿闻其详。&rdo;

蒋济说:&ldo;丞相讨袁之时,我军的兵力较弱,而敌军则强大,如果那时不令居民强行迁移,势必落入敌人之手,为其所掠。然而,自从击败袁绍以来,你的声威便震于天下,人民已开始信任朝廷,意志坚定,因而眷爱故土,不会愿意离开。就以目前形势而论,我大军即将南征,不仅不应强迁居民,反而应当让居民配合南征,鼓舞我军士气。

&ldo;我认为军与民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当士兵与敌人对抗时,民众应尽各种可能的力量帮助士兵,以民心鼓励兵心,士兵才会真正做到保国安民,如果士兵在前线与敌人拼命,而民众却一味远遁,士兵觉得自己连一个可以叫做后方的地方都没有,有的只是自己战线上的一座座空城,仿佛注定是要失败似的,信心定会受挫。更何况战局本身并非于我军不利,不必张皇地提前作不必要的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