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说:&ldo;将士们刚刚受了一场瘟疫,身体尚未复原,从江陵下三江口,水势汹涌,如此颠颠簸簸进入战区,恐怕……&rdo;
曹孟德说:&ldo;我不能再等到猴年马月了,你们二人若是害怕的话可以守江陵, 我自率军下三江口。&rdo;
二人见曹孟德阴沉着脸,哪里还敢多言。
一三三建安十三年十月底,周瑜已将他的船队总指挥部设在三江口。大约在汉口下游五十公里处。他一方面派出大批情报人员深入上游的曹军活动区,随时掌握曹军动态;一方面则在曹操船队必经的通道上,选择赤壁附近的水面,作为预设决战点。这里的落差大,河流宽度约十里,水流时速八里,经常会出现漩涡状的浪潮,因此在此行驶的船只摇晃得很厉害,对不习水战的曹军极为不利。
赤壁附近两岸几乎全由红色岩石构成,水面波涛汹涌,极不利于登岸。北方对岸两百里处有一座叫做乌林的大森林。周瑜亲自在水面、岸边详细观察,然后胸有成竹地在此布下天罗地网,只等曹军到来。
陆绩说:&ldo;都督部署真是无隙可击,只有诸葛亮才能跟你相比。&rdo;
周瑜一听,心中有些不快,他素知诸葛亮的大名,群英会舌战群儒,孙权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陆绩又说:&ldo;诸葛亮狂妄至极,那天在群英会上,他说东吴方圆几千里,难找一个英雄豪杰。&rdo;
周瑜更是怒火中烧,说:&ldo;这人初出茅庐,竟敢口出狂言,等曹军一到,我倒要见识见识。&rdo;
陆绩又说:&ldo;刘备得了诸葛亮才能起死回生,这人一出仕,就在博望烧得曹仁大败而逃。今日虽孙刘暂为一家,若打败曹操之后,这人辅佐刘备,一定是江东的隐患,不可不除。&rdo;
鲁肃说:&ldo;大敌当前,岂能搞内讧,那不正合曹贼的心意吗?&rdo;
周瑜想了想,没有说话。
鲁肃又说道:&ldo;诸葛瑾是孔明的亲兄长,可让他去说服诸葛亮同事东吴,等把这场恶仗打完再说。&rdo;
第二天,周瑜叫来诸葛瑾,说:&ldo;你的弟弟孔明是王佐之才,为什么委屈自己去投刘备呢。你可否前往刘备处说服孔明,这样兄弟二人同事东吴,主公一定高兴万分,东吴的事业一定能成功。&rdo;
诸葛瑾说:&ldo;我到江东这么久,没有建立任何功绩,深感愧疚。既然都督如此吩咐,我敢不效力吗?&rdo;
诸葛瑾策马来到驿亭见孔明。
兄弟相见,百感交集,均成为泪人。
诸葛瑾哭着说:&ldo;弟弟可知道伯夷、叔齐饿死不食周餐的故事?&rdo;
孔明知道这一定是东吴派兄长来说情的。
&ldo;谁不知这二人是贤明之人。&rdo;孔明答。
&ldo;伯夷、叔齐兄弟俩宁肯饿死,也相守在一块。我与你同父共母,而今却各事其主,比较伯夷、叔齐,能不惭愧吗?&rdo;
孔明却说:&ldo;兄长所说的话确也合乎情理。但你我均是汉人,如今刘皇叔是汉室后代,兄长如果能与我共同辅佐刘皇叔,岂不两全其美。&rdo;
诸葛瑾本想劝说孔明投孙权门下,想不到反被孔明的一番话说得不能开口,只得失望而去见周瑜。
一三四曹孟德在江陵已经做好了攻击江东地区的编组工作,他将张辽、徐晃、程昱的军团编组成船队,加上蔡瑁,张允带领的七万荆州水军。这样,开赴战区的人数大约十多万人。
正如张允所说的那样,从江陵到三江口这段水域水势汹涌;船只颠簸得甚为厉害,军士们晕船现象相当严重,每只战船上约有上百的士兵呕吐不止,还有不少的人休克,曹孟德见到这种情形,非常着急。这样的状态不战自溃了,怎么能够迎战呢?
曹孟德下令停止行船,休整一段时间后再说。
这时,华中地区已进入了冬季,强劲的西北风自上而下掠过江面。曹孟德和贾诩、程昱等上岸一边休息一边想对策。每只战船留下部分人守候,绝大部分人下船来休息。
长江沿岸十多里长的路段,炊烟袅袅,天气转晴,阳光洒在江面上,金波闪耀,船只整整齐齐排列,煞是壮观。
如何解决将士们的晕船问题呢?曹孟德在河滩上来回踱步。他的身旁跟着程昱、贾诩等文臣武将。突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曹孟德说:&ldo;我想将整个舰队用铁索链串联起来,形成巨大的连环船。这样,行船就平稳了,晕船现象即可克服。&rdo;
程昱说:&ldo;丞相这办法虽能避免船的剧烈摇晃,但万一遇上敌人火攻,那如何得了。&rdo;
贾诩也说:&ldo;遇上火攻,我们连逃生的办法都没有。&rdo;
曹孟德叫二人不必顾虑,他说:&ldo;你们看!&rdo;二人也跟着曹孟德仰望天空,只见天空一片澄澈,万里无云。他进一步解释道&ldo;我们的战船顺流而下,与风向一致,敌军在下游,火攻无济于事。二位尽管放心,吩咐大家注意两岸防守就行了。&rdo;
贾诩连声说:&ldo;丞相主意甚好。&rdo;
程昱独不言语。
第四部分第二十三章踌躇满志横槊赋诗(3)
曹孟德这个时候更怀念逝去的郭嘉,他多么希望谋士当中有谁能够提出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并且以十分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可是,下到江陵以后,差不多自己在想主意,提出的观点几乎无人反驳。程昱、贾诩、娄生这班人虽然有谋略,但临大事,还得郭奉孝这样的人啊。曹孟德忽儿感到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