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庄稼,有的苗都没有长全,有的即使长出来了,还是蔫吧,无精打采地在地里立着。
杨文斌的家乡,历史上也是水草丰美,可是,随着开发,特别是自然气候条件,这里常年干旱少雨,且多山。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
在经过一夜半天的颠簸后,终于到达了杨文斌的家乡。
听说儿子要回来,父母赶着家里的毛驴车来火车站接他们俩。
坐在小毛驴车上,杨文斌和李春华并排坐在一起,手紧拉着,生怕一松开,人就会从毛驴车上甩下去。
回到了家,当然,第一顿仍是丰盛的接风宴。
宴席上,春华和杨文斌向自己的父母敬了酒。
席间,杨文斌发现父母比上次见面时似乎苍老了许多,岁月不饶人呢。
一晃,父亲已经是六十岁的人了,要是在城里,这个年龄,已经退休了。
但是,父母却还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苦劳作。
杨文斌暗下决心,等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一定将父母接出来。
让他们俩个老人家享段清福。
和春华的父母一样,两位老人所关心的是,两个人什么时候要孩子的事情。
因为,同龄人的孩子,早已绕着爷爷奶奶满地跑了,而两个人,结婚两年了,却还没有什么动静。
作为老人,其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看到父母的身体还是康健,杨文斌的心里才稍微安顿下来。
这个季节,在农村家里,天不下雨,农民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浇地,山地根本就上不去水,只能靠天吃饭了。
两个人如其似胶地度过了三天,那种幸福劲,自不必说。
看到春华每天在家也是无聊,杨文斌突发奇想:“这里离辟暑山庄,也就二百公里左右的路程,不如和春华去那里散散心,也是一举两得。”
听到这个消息,春华立即答应了。
第二天,两人上午九时,登上了大客车,下午二时,就到了塞外的辟暑山庄。
辟暑山庄是清皇家园林,与外八庙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清代,每到伏天盛夏,皇帝必然带妃子到此辟暑。
两个人,下了车,欲先寻家旅店住下。
恰好看见军分区招待所,看里面环境优雅,价钱与其他旅店也差不多,就拿出军官证,登记了一个房间,先行住下。
第二天,两人早早起床,在旅店用过早饭,就寻着辟暑山庄的方向,徒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