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儿放心,这些话舅舅一定给他们说清楚。”
郭允恭离开后,赵尚便去了前厅,刚刚成为自己老师的庞籍正在等着自己呢。
庞籍从来就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即便是面对大宋未来的皇帝赵尚,也是板着一张脸。
庞籍很严肃的说道:“殿下,余靖余公要出使辽国,从今日起,就由老夫为殿下上课。”
余靖是赵尚最喜欢的一位老师,他走了,赵尚心里甚是不舍。
“赵尚参见先生。”赵尚隐藏好情绪恭敬的回道,在大宋当老师跟当老子爹没什么区别,说骂就骂,说打就打,你还不能还口。
庞籍摸了摸胡须继续问道:“听说殿下最近在攻读《韩非子》一书,不知可有心得?”
“先生,《韩非子》一书博大精深,学生愚笨,有许多不解之处,还请先生解惑。”
“哦,说来听听?”
“韩非在《物权》一文中提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表明了要君主集权的思想,但学生最近这段时日观父皇执政,却发现父皇把很多权利都给了各级官员,但却并没有出现诸侯崩塌、国事衰败之事,反而却政治清明,学生心中对此有疑惑。”赵尚谦虚的说道。
《韩非子》一书重集权,韩非的思想便是要把所有权利收归到皇帝一人手中,而赵尚也觉着现在大宋政治体制有点松垮,所以才在今日试探的问一下。
庞籍纵横官场多年,一眼便看出了赵尚的意图,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赵尚道:“殿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与我们大宋现在的环境极度不同,所以始皇帝才会采用韩非的思想,君主集权,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反观之我大宋地大物博,虽有北辽、西夏卧榻在旁,但总言之,大宋是有民心的,民心不失,则大宋不灭,这个时候再使用高压政策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再说官家非始皇帝那样的雄主,属中庸之主,如果这时候由皇帝一人掌管天下,那么将是大宋之祸。”
大宋的文人真是太敢说了,什么叫中庸之主?说白了不就是文不成武不就么?
赵尚干咳两声道:“先生所言极是,学生受教。”
庞籍摆了摆手意味深长的问道:“当今官家是中庸之主,这个连官家自己都承认了,殿下不必心有芥蒂,老臣斗胆问一句,不知殿下未来想当什么样的帝王呢?”
赵尚思考良久方才缓缓回道:“先生,学生自问还算有些天赋,当一个泥菩萨,乖乖的令人摆布,是万万做不到的,但秦皇汉武那样的雄主,学生也不喜欢,过于霸烈,会遗祸子孙,所以学生想当汉宣帝那样的明君。”
“如何当之?”
“内王外霸四字足矣。”
“以何用人?”
“观其行,察其言,赞其德,用其才。”
听了这番话,庞籍大笑道:“如果真能辅佐这么一位明主,老夫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