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当美军第104师的一些部队向市中心逼进的时候,克希林被解除了司令官的职务,并被逮捕,这可能是在那位行政长官指挥下干的。但是,在克希林离开被围困的指挥所之前,他还写了一份报告,他在报告中痛楚地预言道,科隆城和莱茵河上的霍亨索伦大桥的失陷&ldo;只是几个小时的问题了&rdo;。由于莱茵河以西的令人沮丧的局势,&ldo;指挥官和打得筋疲力尽的部队已失去了胜利的意志,代之而来的是屈从和麻木不仁……&rdo;他签署了这一报告,将它交给他的参谋长保管。然后,他们两人穿过了莱茵河。按照计划,克希林将因渎职罪或叛国罪而受到审讯。
霍亨索伦大桥在美国军队到达的时候已炸毁了,这并不使人感到吃惊,而当地的居民却有出人意料之处。成千名穿着灰色哔叽服的平民,冒着神枪手的子弹,从地下室里跑出来,他们欢迎美国人,把美国人当成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直言不讳地谴责希特勒。一个穿着一条走了样的长裤、衣领很脏的男人走过来,对战地记者艾利斯?卡彭特说:&ldo;我们早就盼着你们来了!&rdo;在歌剧院对面的小广场的废墟上,有些人嘲弄地指着一幅用德、英两种文字写成的标语:
给我五年的时间,你们将再也认不出德国了
&ldo;要是大桥在我面前炸毁,那该怎么办呢?&rdo;
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最后一百天》]1965
自拿破仑以来,还没有一个入侵者能够渡过莱茵河,盟军也一直把它看作是进抵德国腹地之前的最后一个大障碍。数月间,盟军在制订作战计划时,谁也没有认真地考虑过完整无损地夺取莱茵河上一座桥的可能性。
在三月二日之前,这件事似乎还是难以想象的。三月二日,辛普森的第九集团军(驻扎在离莱茵河不远的地方)和他的第83师得知在离他们25公里远的河面上还有一座完好的桥梁,可以通到杜塞尔多夫。于是,他便迅速地组织了一支行动队,并把他们的坦克伪装成德军装甲车的模样。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会讲德语的美国兵爬上装甲车的前甲板,士兵们则置身于装甲车投下的阴影中,队伍便出发了。这些美国士兵大大方方地穿过了敌人的防线,没有人向他们喊口令。接着,他们又前进了16公里,有一次还迎面遇上了一队向相反方向开拔的德国步兵。
黎明时分,行动队已经能够瞥见大桥了。一支过路的德国军队中有一个骑自行车的士兵认出了行动队战士们身上的美军制服,并且,当美国士兵向他喊&ldo;口令&rdo;!时,他拒绝停住。美国士兵便果断地把这支德国部队消灭了。就在这个时候,警报器大声地响了起来。当第一辆美军坦克重重地压上桥面的时候,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莱茵河里涌起四根巨大的水柱。最后,当激起的水花和大桥的残骸一起落了下去的时候,桥梁的大部分已经无影无踪了。
三月三日那天也是如此。辛普森的第二装甲师差一点没有攻下杜塞尔多夫以北25公里处莱茵河面上的一座桥梁。美军如能夺得这座桥,蒙哥马利元帅的部队就可以提前好几个星期打到柏林了,希特勒本人也一定会懊恼异常,因为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希特勒桥。第二装甲师下属的b独立团的西德尼?海因兹上校向工兵部队第17装甲营的乔治?扬布拉德上尉传达了如下的作战计划:霍金斯的行动队的一个步兵连将飞快地越过修建在乌尔丁根的阿道夫?希特勒桥,并使桥那头的守军失去抵抗能力,与此同时,扬布拉德的工兵便着手把敌人预先安放在桥身上的引爆装置排除掉。这是一次大胆冒险的行动,成功的希望不大,但是,海因兹觉得应当试试看。
将近中午的时候,霍金斯行动队的第一分队赶到了莱茵河,这个分队是由彼得?科斯托中尉及他率领的装甲排组成,在科斯托的面前是长达500公尺的阿道夫?希特勒三孔大桥。炮弹不断地在桥的两边爆炸;十五个半小时之内,第九轻装甲炮兵营成功地制止了敌军炸桥的企图。科斯托跳下装甲车。德国兵已预先在河的左岸挖好了一条战壕,但在他们开枪之前,科斯托已经跑上了大桥,他的神情越来越激奋,步子越来越快,他是第一个越过莱茵河的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剂,他多么想返回左岸,告诉霍金斯这座桥还是完整无损的。
大桥没有被切断,但是德国守兵仍然决心顶住美国人,直到把桥炸毁为止。跑在最前面的四辆美国坦克被炸坏了,霍金斯的两个营的步兵虽然已经打到桥头,但被一阵猛烈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其它的坦克还在通往大桥的路上继续前进,但它们走到一半,便遇上了一个将近四公尺宽的大弹坑,再也无法继续向前了。
天刚一黑,第41步兵团的米勒中尉就匍匐前进,去观察桥头情况。这一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米勒绕过公路上那个大坑,爬到了桥上。他象科斯托一样,一直到了河的右岸,在那儿,通往大桥的柏油路面上,火光熊熊。子弹突然从邻近的一个农庄飞来,他赶紧后退,一直爬回左岸。他向霍金斯报告说,如果不填上那个大坑,只有步兵才能过桥。这时,突然传来了一声猛烈的爆炸巨响。两分针后,又是一声巨响。爆炸的火光把桥后的夜空照得通亮。霍金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厉害的巨响。他心里想,德国人准是把桥炸毁了。可是,天太黑了,看不清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因此,他命令三位自告奋勇的士兵前去探路,看看还能不能越过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