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公主是文皇帝的女儿,所以葬在文帝陵霸陵,刘彻把董偃的坟也挪到霸陵,和馆陶公主合葬,算是正式给了董偃一个名分。
不过馆陶公主不留神开了一代风气之先河,她以后的单身贵族女子,以包养帅哥为荣者甚众,一直到宋朝这个风气才没了。最近几年又开始了,风水轮流转。
东方朔一辈子做的最离谱的事,大概是撒了一泡非常华丽的野尿。有次他喝多了,晃悠晃悠溜达到刘彻的办公室,撒了一泡尿,扬长而去。这泡尿司马迁没记,班固记了。感谢班固,记了一泡好尿。
有人把这泡尿报给刘彻,刘彻把东方朔撤职,贬为庶人,但是依旧随侍身边。敢在皇帝办公室撒尿的,以老百姓身份陪在皇帝身边的,中国历史唯东方朔一人。
刘彻有个亲外甥,他姐姐隆虑公主(林虑公主)的儿子,大名不知道,只记载了一个称号,昭平君。昭平君是刘彻的外甥兼女婿,刘彻把自己女儿夷安公主嫁给了他。
昭平君是隆虑公主老来得子,隆虑公主非常疼爱以至溺爱,把这孩子惯得非常不像话。隆虑公主死得比较早,她病重之时,非常不放心自己这个儿子,知道昭平君早晚会犯事,所以找刘彻特批,以重金为昭平君预先赎罪,相当于为昭平君请了一块免死金牌。
昭平君有这么个东西在手,嚣张得不得了,也没人敢管。有一次喝醉了酒,把夷安公主的奶妈杀了。杀人偿命,但是廷尉不敢判死刑,报给刘彻处理。
刘彻对下边坐着的众位大臣说,我姐姐老来得子,临死时让我不要杀他,但是法令是先帝们的法令,如果因为我姐姐而违先帝法令,我以后有何面目去庙堂见他们,可是我姐姐就这么一个儿子,我不想对不起她啊。刘彻哭得很伤心。
左右群臣赶紧打圆场,算了算了,法律是法律,骨肉亲情不能不考虑,不杀了吧。
刘彻没同意,还是在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悲痛不已,严重失态,当堂哇哇大哭。
刘彻是真伤心,觉得对不起姐姐。刘彻和三个姐姐,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关系从小到大一直非常好。
大臣们见皇帝在哭,也跟着大哭。只有东方朔,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杯酒,送到刘彻跟前,说陛下诛杀昭平君,不偏不党,天下幸甚,臣东方朔代天下敬陛下一杯。
4)众生相(10)
刘彻也没喝,站起来走了。晚上单独把东方朔叫了去,说,先生白天的话没错,但是说的也太不是时候了吧。
东方朔答道,哀痛伤身,酒能解愁,我敬酒,只是让陛下节哀。
东方朔的表情无比沧桑。
两个头发见白的中年人对视一眼,天地同老。
刘彻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霍去病死了,卫青死了,李广死了,主父偃死了,公孙弘张汤也死了,这些陪着他扫平天下的人都死了,只剩下刘彻孤零零坐在未央宫上。
从这一刻起,东方朔成了刘彻的朋友。
东方朔之前因为撒尿被撤的职,也回来了。
东方朔在刘彻身边39年,刘彻从来没让他出去做官,也没给他升职让他管事,刘彻想有个人陪他说话。
多年后,东方朔向刘彻进谏:&ldo;诗云&lso;营营青蝇,止于樊。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rso;。原陛下远巧佞,退谗言。&rdo;
刘彻说,东方朔说话也这么正经了,他这是快到头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几天后传来消息,东方朔病死了。
刘彻长叹一声。
《汉书》记载,东方朔死后,民间把他当成了神仙,更多年后东方朔还得到一个封号,智圣,和文武圣人并列。
下面讲两个正常人,一个叫卜式,一个叫倪宽。正常人就是在刘彻这个极端主义、强迫症患者手底下当差,还能善终,当世后世还都说好的人。其实没什么高深的道理,少说话,多做事,老实当官,认真做人,从始至终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所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很简单,也不是那么好做到。
卜式是商业天才。天才的意思是天天睡觉也能发财。他的主业是畜牧业,养羊。父母早死,卜式一个人养着一家人。卜式有个弟弟,弟弟成人后,卜式把家产都给了他,自己就留一百多头羊,跑附近山里搭了个小屋,放羊。十年后,放到一千多头,成规模了,又回到家里,买房子买地。弟弟把家业败净了,卜式把自己的家业分给他一份,又败净了,再给。不只对弟弟,卜式对家乡人都很大方。卜式在他家乡河南郡是知名民营企业家和慈善家。
刘彻打匈奴缺钱,卜式主动上书河南郡当局,愿意捐一半家产给军队。河南郡把这个当喜事报到长安,刘彻很看重,因为当时各地富商大贾愿意出钱的不多,要不然也不会逼得刘彻大收商业税。刘彻派了个人去和卜式谈话,你慷慨解囊捐赠国家,皇帝很欣赏,作为回报,你可以去长安任职。
卜式说,我从小就懒散惯了,不习惯蹲办公室,不要了吧。
来人又问,你不想做官是吧,那是不是你有冤要诉,所以才想了这么个办法?
卜式摇摇头,没冤没冤,我家乡的人对我好得很,没冤。
来人就纳闷了,说你什么也不想要,平白无故怎么就捐一半家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