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团的总人数达到九百多人,在李云龙眼里,这才刚刚初具规模。
李云龙对新一团进行了整顿,在尽量不降低一营战斗力的情况下,新兵、老兵结合,以老带新。
现在,新一团分为两个营、一个骑兵连。
一营营长张大彪,二营营长沈泉,骑兵连连长孙德胜。
一营五百多人,二营都是三百多人,骑兵连一百多人、八十匹马。
沈泉也是李云龙的老部下,跟着李云龙一起从大别山走到现在。
孙德胜是上次从孔捷那里换来的。李云龙给了孔捷二十挺马克沁、若干三八大盖和子弹。
孔捷支援了李云龙一名连长、十名班排长,孙德胜就是这名连长。
张大彪、沈泉、孙德胜都是能征善战的悍将,新一团班底全是基本成型。
而新一团的火力装备,差点儿惊掉了赵刚的下巴!
拿火力最强的一营来说,有四个连,其中,两个是步枪连,两个是机枪连。
这两个机枪连,分别配备了四十挺马克沁。
每挺马克沁配备一名机枪手、两名弹药手,这两名弹药手还每人有一支三八大盖。
如此强大的火力,赵刚闻所未闻。
这新一团也太富了吧!
李云龙回来才短短几天啊?新一团就鸟枪换炮。李云龙真是名不虚传,真能往手里扒拉东西!
怪不得旅长说,只要给李云龙一点点时间,他就能还给你一个战斗力强悍的团!而且是加强团。
二营则就正常多了,有两个连,是步枪、机枪组合配备的模式。每个排二十多人,配一挺重机枪。
对于人员的分配赵刚没意见,但是对军事单位的组建,赵刚道:
“老李,你这一个营四个连的配置,不合规矩啊!按要求,咱们一个营只能组建三个连。”
却被李云龙一句“军事上我说了算”给堵了回去。
而新一团的实弹训练,更是让赵刚直呼“太奢侈了”。
不过,赵刚承认,这种训练出效果是最快的,很快新兵们就能形成战斗力。
赵刚看不惯李云龙身上的草莽气,却佩服李云龙带兵能力。
李云龙看不下赵刚的书生气,却认可赵刚的枪法。
于是,赵刚还兼了个射击教员。
新一团射击教员有两人:赵刚和山六。战士们公认的,这两人枪法最好。
赵刚将新一团的情况如实汇报上去,这是他的职责。
旅长大笔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