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赛过去两个小时后,原本觉得徐向北稳操胜券的媒体记者们,开始动摇想法了。
与开始时徐向北飞速写着代码、而崔兰开不了头不同,此刻的情况完全颠倒——
徐向北几乎到了写一行代码就要删掉重新再写的地步;崔兰却依旧保持着她开始编程时那飞一般的手速。
媒体记者们心中诧异,不觉纷纷议论起来:
“徐老师快十分钟没有写出过一行新的代码了!”
“会不会是写不下去了?”
“不会吧?你看那个女生不是一直都在写吗?难道那个女生比徐老师厉害?”
记者们面面相觑,觉得不可思议,开始有部分人觉得也许徐向北会输。
当然,大多数的记者依旧压徐向北会赢:
“别急,可能那个女生只是在瞎打,毕竟,她的对手可是徐老师啊!”
……
三个小时过去,崔兰几乎是在最后一秒打下了最后一个代码。
她长吁了一口气——三个小时还是太短了,她只能写一个很粗略的程序,如果有更多时间,她应该可以把这个算法完善到更好。
而另一边,徐向北见时间到了,懊恼得一拳砸在了键盘上——
这是什么鬼题目?软件抽调的那些数据完全不知道要怎么使用!三个小时下来,他没能写完一个完整的程序,甚至写到一半就已经写不下去!
时间截止,两人的电脑被强制锁屏,他们所编写的程序也原模原样地传送到了会场礼台的主电脑上。
而两人也走出了编程的隔间,回到宴会主会场。
经过三个小时煎熬,徐向北的脸色很不好,拿了一大杯水喝下去才稍微好一点。
接下来就是评审环节。
评审环节有两部分,一是运行,二是程序点评。
运行没什么好说的,看程序能不能运行出结果,这部分占了百分之三十。
点评是由组委会的人查看两人的程序代码后,就创新性、整体架构等方面打分,占百分之七十。
徐向北知道他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比不上崔兰,但他还留了一招——他让陈方帮他打点了评审环节,组委会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管如何,都会给他高分而给崔兰低分。
徐向北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陈方,只见陈方点了点头,以示事情已经办妥。
与此同时,崔兰也正在看着徐向北——她猜测如果徐向北还有后手,应该会在评审的点评打分上下手,毕竟运行部分很客观,即使是徐向北,也基本上动不了手,所以只能是点评打分部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