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女儿不会被选中吧。
而坐在上首的朱元璋,听到此言,完全没有发话的打算。
那张威严肃穆的脸上,也看不出任何的倾向。
有那忍不住揣测上意的,看着这大好的机会,心中琢磨一番,觉得这是自己露头的机会。
就比如楚文旁边的那个老头,工部右侍郎。
只见老头有些费力的站起身,出班道:
“微臣认为高丽王子所言甚是,前高句丽王妃就是逆元所赐。
今赖陛下洪恩,四海一统,创立盛世大明,当威仪四海,缔结两国之好!”
楚文听罢有些不解,和亲赐婚的事情是礼部的事情。
关工部侍郎什么事情,为何如此表现积极?
“咱这顶头上司,一直不想待在工部的冷衙门,一心奔着礼部去的啊。”
郭子溪适时解释道。
楚文方才明悟的点点头。
这时殿中的众位大臣也纷纷活跃起来。
大家都是经历县试府试殿试过来的,文人相轻,其实谁都不服谁。
如今又表现机会,当下有又几位纷纷出列,同意高丽王子所求。
其中尤以礼部尚书陶凯为首,毕竟关于对外事物上,立国以来向来是礼部拿主意的。
望着殿下出列的黑压压的人群。
此时的朱元璋还是一脸冷笑,转头望向太孙:
“大孙,你觉得呢?”
朱允炆面色肃然的站起,朗声道:
“皇爷爷,孙儿认为此事当从长计议!”
朱元璋听罢,来了兴趣:
“哦?如何从长计议?”
“皇爷爷为大明开国皇帝,后世子孙皆赖皇爷爷之法度!”
“况穿衣都有法度,在对各藩属国方面封应该有法度才对!”
朱允炆边说边留意着朱元璋的表情。
得到眼神鼓励后,心下更为安定。
在跟着楚文的日子里,关于对外邦交关系上,也聊过此类问题。
虽然先生没有跟他说过具体对外政策是什么。
但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