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潜龙在渊,试探第205章潜龙在渊,试探
四月
河内太守王立按照朝廷的意思,推举贤良方正,共计两人,一人是白纶之子白鹤,一人是河内张氏弟子张骞,景帝时,将郡守一职改成太守。
张氏是全氏分支,张氏弟子张骞在学府素有名望,能言善辩,被太守推举。
这一年各郡各王公列侯共推举三百人,汉帝全部招收为郎中,其中有武力之人,养在长安南部的上林苑,训练他们的骑马射箭,为之后的自己的亲政做准备。
其次由于馆陶大长公主刘嫖自居拥立汉帝之功,对汉帝各种请求,令其十分厌烦。
汉帝按约定娶的馆陶大长公主之女陈皇后起初获得独宠,但她不仅“骄妒”,而且长年无子,使刘彻对她有所疏远。
就在此时,王太后告诫汉帝说:“你刚即位,大臣还没有完全服从,就先搞明堂,惹恼了太皇太后,如今又忤逆大长公主,肯定会严重得罪她们。妇人容易取悦,但是也十分容易得罪,所以你一定要十分慎重!”
于是汉帝不得不稍微尊重馆陶大长公主与陈皇后,对他们的要求即使十分不满,也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
在此期间,汉帝韬光养晦,对外的形象则是沉湎于微服出行和狩猎。
八月
汉帝想到匈奴曾经把月氏人赶到了西方,为了在今后的作战中取得更多的助力,在身边侍中、郎中的建议下,准备派人出使西域。
听说郎中府有一人名张骞,会说匈奴语,也会一些西域语言,便决定派出郎中张骞带着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月氏,寻求建立联系,约定到时候一同攻打匈奴。
于是汉帝在朝会上,正式任命郎中张骞为大汉出使西域使团主使,持节,以宦官刘二为副使,带着一百多随行人员,由镇北将军推荐的,熟悉匈奴情况的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寻找月氏人建立的国家。
九月
汉帝与被推举而来的太学博士董仲舒策问,之后又与其策问了两次,一共三次,第一次策问,汉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汉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尊儒“,以儒家为骨干,其他学派为枝叶,统一天下思想的建议。
得到了汉帝的大力推崇,并逐渐确立了汉帝今后的执政理念。
之后董仲舒被汉帝任命为江都国国相,江都王刘非是汉帝的兄长,此人粗暴、蛮横,一介武夫,但因为董仲舒在天下声望很高,是举国知名的大儒,所以对董仲舒非常尊重。
常常将其比作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也就是希望董仲舒要像管仲辅助齐桓公一样来辅助自己,以篡夺皇位。
但是董仲舒何人,其主张“春秋大一统”,即认为只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才能对付周边的蛮夷,这也是白国国内的主流思想,也是为什么昔日白光信公投降的原因。
因此,对于刘非的发问,董仲舒借古喻今进行了规劝,说:“所谓的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的仁。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的弟子即便是小孩也羞于提到五霸,因为五霸是先行欺诈后行仁义。只是耍手段而已,所以不足以被真正有道义的人提及。”
也就是暗示你小子安分点,我可是读春秋的。
十一月
浩浩荡荡的汉朝使团拜别了大汉边境送别的边将,踏入了满天的黄沙之中。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庞大的队伍引起了匈奴人的注意,匈奴的骑兵将他们全部抓获,为了保住使团成员的生命,张骞不得不表明身份,于是他们全部被这群匈奴人抓获。
上交给了匈奴的右部诸王,右部诸王又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面见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问道:“贵使何往?”
张骞知道瞒不住,便道:“奉大汉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匈奴国与我大汉素有和亲之举,乃盟国,希望大单于能给予方便!”
军臣单于冷笑道:“西域,是想要去月氏吧!”
张骞面不改色的行礼道:“正是,还望大单于看在两国关系上,给予方便。”
军臣单于刷一站起来道:“月氏在我大匈奴的北面,汉何以得往?假使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肯听我乎?”
张骞语塞,军臣单于又说道:“我素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更何况我匈奴与伱汉朝有盟约在先,这样吧,我匈奴人素来热情好客,就请贵使在我匈奴先住下吧,等到什么时候我认为可以了,贵使再回汉朝复命吧!”
张骞立即道:“不可,既然大单于拒绝我们通过,理应将我们放回,哪有扣押使者的道理?”
“不扣押你们,放你们回去,难道让你们的皇帝再偷偷摸摸的派出使节又去西域?”
说完军臣单于下令将使团扣留和软禁起来。并不断派人前去软化、拉拢张骞,又对使团进行了种种的威逼利诱,很多使团成员把持不住,纷纷投降,只有张骞和向导堂邑父誓死不屈,特别是堂邑父,因为同为匈奴人,他们对他格外照顾。
可是堂邑父自幼生于汉,长于汉,往上三代都在汉军中效力,对大汉的感情,不比张骞少,所以任凭匈奴人如何打骂,侮辱,都在随着张骞等待时机。
汉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