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楚国在九国联军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很快明白了形势比人强的道理,于是果断的派使臣屈完前往联军谈判。
屈完一见到齐公,行完礼后就问:“外臣见过齐公,天下人都知道伱们齐国住在北海,我们楚国住在南海,我们两国之间相隔千里,以往任何事情都是互不干涉的。不知道这次你们齐国到我们这里来,是为了什么?”
站在齐公身旁的管仲,听了之后就替齐公答道:
“从前召康公奉了周天子的命令,曾对我们的祖先太公说:五等侯九级伯,如果有哪个诸侯不守礼法你们都可以去征讨他。
向东直到大海,向西直到黄河,向南直到穆陵,向北直到周王朝的尽头,都在你们征讨范围内。如今,你们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用于祭祀和滤酒用的包茅,这是公然违反周礼的举动啊!
还有周昭王南征,至今未回,这件事也不是与你们无关。今天我们齐国带领众位诸侯兴师来到这里,正是为了向你们问罪啊!”
屈完回答说:“多年没有进贡包茅,的确是我们楚国的过错。至于昭王南征未回,这是发生在汉水的事情,你们去汉水边打听好了,与我楚国并无关联。”
齐公见楚使屈完的态度不软不硬,失去了耐心,于是就命令大军在陉驻扎下来。楚军和齐国联军南北相峙,从春季到夏季,已经有了半年的时间。
楚国有些顶不住,于是又派屈完和齐公、管仲谈判。而齐公、管仲也早就无意打仗,这次攻打楚国只是想通过这次征讨来显示霸主的威风,吓唬楚国罢了。所以他们很快就同意与屈完谈判,并达成协议,将军队撤到召陵。
谈判完毕,齐公为了炫耀兵力,就请还没有回去的屈完来到军中与他同车观看军队。只见齐军队形整齐划一,武器锋利,甲胃坚韧,战车多如牛毛。
齐公指着军队对屈完说:“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抗得了呢?指挥这样的军队去夹攻城寨,有什么样的城寨攻克不下呢?指挥这样的军队去讲道理,什么样的道理讲不通呢?”
屈完则很沉静地回答道;“齐公啊!你若用德义来安抚天下诸侯,谁又敢不服从呢?而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这么高,池这么深,你的兵就算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啊!”
齐公听完,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便转移话题,带着屈完要去举办宴会。
齐公三十五年,白国一百二十一年
周惠王崩逝。周惠王是周厘王之子,周厘王是周庄王之子,周庄王是周桓王之子,周桓王则是周平王之孙。
齐公会同各诸侯国共同拥立太子郑为周天子,是为周襄王。
周襄王即位后,命周公孔赐齐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齐公召集天下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准备举行受赐典礼。
受赐典礼上,周公孔向周襄王请命,因为齐公年老德高,所以不必下拜受赐。齐公想听从天子命,管仲从旁进言道:“周天子虽然谦让,但是臣子却不可不敬啊。”
于是齐公向周天子婉拒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安敢贪王命,天子欲废臣职乎?”说罢,只见齐公快步走下台阶,再拜稽首,然后再次登堂受胙。
众诸侯见此,都叹服齐君是个有礼之君。受赐典礼结束后,齐公又与众诸侯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的盟约。
齐桓公三十九年,白国一百二十五年
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戎人进攻洛邑,王室内乱,十分危机。齐公听闻此消息,连忙派管仲帮助襄王平息内乱。之后管仲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获到了周天子的赞赏。
周襄王为了表示尊重霸主的臣下,准备用上卿礼仪设宴为管仲庆功,但管仲没有接受。最后管仲只接受了下卿礼仪的待遇。
齐公四十一年,白国一百二十七年
管仲去世,管仲临死前齐公问谁可以替代他的相位,是鲍叔牙吗?管仲拒绝了,并向齐公推荐了公孙隰(xi)朋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而公孙隰朋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且有为政之才,是齐相的不二人选。”
并要求齐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这三个小人,管仲死后,继任的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齐公也任命管仲的后代为大夫,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福荫。
齐桓公四十三年,白国一百二十九年(公元前643年)
一代霸主齐桓公小白病重薨逝,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齐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新立的齐君无亏继位桓公的尸首才得以收殓。——
因为周平王的微弱,郑庄公的强暴,使得中原诸国化作一盘散沙,而楚人的势力这般强盛,戎狄的驰骋又这等自由,夏、商、周以来积累了千余年的文化真的动摇了。
齐桓公处于如此艰危的时局,靠着自己的国力和一班贤臣名将,创造出‘霸’的新政治来,维持住了诸夏的组织和文化,使得各国人民在这均势小康的形势之下慢慢的进行内部的发育。
诸夏之人纷纷扩充智慧,融合情感,整齐国纪,画一民志。所以霸政行了百余年,文化的进步真的是快极了,战国时代灿烂的建设便是孕育在那时的。这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该注意的人物啊!
但是,可怜桓公一死,中原诸国依旧是一盘散沙。桓公的霸业已全部倒塌了。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刻,黄河上游的惟一姬姓大国而且有大才干的君主晋文公就接过齐桓公的意志而起,担负了第二度尊王攘夷的责任。
——《春秋霸主对于诸夏乃至共和国的意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