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秋,高二。刚分了文理班。
尽管更擅长文科,但莫琪瑾还是和周珩一样选择了理科。
她运气不错,在电脑随机摇号分班的模式下,如愿和周珩分到了一个班级。
又因着排座位的时候是参考了高一下学期期末考成绩,她又顺利和周珩成为了前后桌。
因为是理科班,班里的男生数量一下子就多了起来,五十六位学生,女生只有十几个。
像她这样性格温吞的女孩子也莫名其妙地受起了关注。准确地说是格外受到教室后几排男生的关注。
教室七排八列,非正式地分为三类学生。
第一排是小个子专区。
不管以什么方式排座位,是老师按照高矮个儿排座位,还是按照成绩自己选座位,坐在第一排的总是这几张熟悉的面孔。
二到四排是学霸专区。
当然这些学霸也分了类,有像莫琪瑾这样,每一分都是依靠题海战术,熟能生巧拿来的。可谓来之不易。
也有像周珩这样的,你明明没怎么见他写作业,但他就是比你分高的天赋党。
还有努力与天赋并存的真学霸。
莫琪瑾坐在学霸专区的第三排,周珩就坐她后面的座位上。
教室从五排开始分裂,往后统称为后排。
后排学生往往属于被放弃的那一类。就算老师哪天想抢救一下后排同学,那也只会拉一拉第五排的同学。
至于六排七排的后进生,那完全是任由其自生自灭的状态。
前后排同学以第五排为分界线,各自圈地为王,本着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的原则,保持着某种平衡。
但那天,这种平衡被打破。
那天是月考。
先考语文。
开考前二十分钟,莫琪瑾双手抱住脑袋,沉浸在背诵名句中,将教室里吵闹的起哄声隔绝在外。
第七排有个男生在隐隐约约的起哄声中捧着习题册来向她请教数学题。
请教题目之前,他先做了一小段自我介绍。
——“睡美人,你好。我叫吴坚,就那个无坚不摧的吴坚。”
莫琪瑾待人随和,虽没有什么优等生、后进生的等级观念,但她也不是外向的性格,很少和班里其他同学主动打招呼。在班上除了几个女生以外,就只能叫得上周珩的名字了。
她很意外这位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名叫吴坚的同学竟然从最后排,绕了大半个教室,到靠墙的第三排来问自己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