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深深砸进高栋心里。
高栋沉默了很久,最后,站起身,停顿良久,并没直接回答他,只是缓缓道:&ldo;你好好休息吧。&rdo;
&ldo;等等,&rdo;李卫平叫住他,道,&ldo;老大,我有两件事,想要求你。&rdo;
高栋转回身,目光疲惫地看着他:&ldo;你说。&rdo;
&ldo;去年九月份,我下定计划的时候,尽管我认为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我能笑到最后,但我也做了最坏的百分之一的打算。那时,我把四十万现金转账到我妈账上,我说我不会管钱,让她管着。我知道判刑后我的个人财产会全部赔偿给被害人还远远不够,这四十万按道理上说,已经不是我的个人财产了,希望能够按照法律来,不要追究,留给我爸妈养老。&rdo;李卫平眼睛红了起来,不过没有掉下眼泪。
高栋闭上眼,缓缓点点头。
&ldo;另外我家里书架上有个盒子,里面装了我大学时写给骆慧慧的情书,希望在我执行死刑后,拜托您转交给骆慧慧,让她留个纪念。&rdo;
高栋叹口气,不做任何回答,转身离开。
高栋默默走向房门,李卫平在后面轻声说了句:&ldo;谢谢。&rdo;
高栋打开门,招呼远处聊天的警察重新进来,他强装笑脸跟他们打过招呼,迈着沉重的脚步离去。
你追求的是真相,还是追求一个大家都想要的真相?
他不是不想抓骆慧慧,而是……除了今天李卫平的口供,其他证据呢?而把李卫平的口供翻出来,能对谁有好处?没有。
这是满盘皆输的口供!
你追求的是真相,还是追求一个大家都想要的真相?
这句话反复在他耳朵里响起。
他走出医院,来到一个垃圾桶旁,掏出一支烟,慢慢吸,直到燃尽。
最后,他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支录音笔,犹豫了很久,还是拿出了里面的芯片,用拇指一下按断,闭上眼,扔进垃圾桶,离开。
第七十三章
大半年过去了,一晃时间已经到了十月。
上个星期李卫平被执行了死刑,行刑前高栋去过看守所,但李卫平拒绝见他。从看守所其他人那儿得知,此前李卫平父母也来过,但李卫平同样拒绝见面。他特意问了还有谁看过他,他们说白象县的一些警察,包括马党培也来过,这些人李卫平倒是都见了面,不过时间很短。他问有没有女人来看过他,看守所的人查了记录,整整大半年都没有。
高栋略略感觉失望,心里不是滋味。
想着跟自己奋战好些年的一个大活人,就此彻底没了,他不免唏嘘。
李卫平的案子给他带来了很多荣誉,如此复杂的案子,他在短时间内抽丝剥茧,挖出真相,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誉。他还专门去了两次北京,得到公安部领导的当面表彰。这次的破案经历也下发到多个省市,成为经典案例。他本人成了公认的神探。
全省公安系统,几乎无人不知高栋的大名。过往其他城市的公安干警,只知道他是刑侦总队的总队长兼省刑侦副总指导员,觉得是个官吏,可这案子让所有刑警对他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崇拜,有了高神探的美誉。
如今他已是省刑侦总指导员,明年换届升任副厅长,主管全省刑侦工作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也因此,李卫平的案子成为他刑警生涯的最后一案。
到了副厅长后,他将成为真正的官吏,不会去接手任何一起案子了,最多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平时主要给各下属单位下指标、做考核、安排人事。因为任何案子,都存在破案失败的风险,而做到这个级别的领导,是不会接受任何破案失败的风险的。
做到副厅长,再往上走,已经不看专业技能了,只看他&ldo;如何做人&rdo;。对所有刑事案子,哪怕再大的案子,也是只起领导作用,不当直接的办案人了。
高栋的最后一案,到底是完美收场,还是带了那么些遗憾呢,他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国庆假期,他抽空再次来到了白象县,因为他还要做一件事。
咖啡馆中,对面坐着骆慧慧,正慢条斯理地搅动着咖啡杯,似是不经意地问:&ldo;领导约我出来,有什么事吗?&rdo;
&ldo;孩子生了?&rdo;高栋笔直坐在椅子里,右手握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子。
&ldo;嗯,谢谢领导关心,孩子生了,很健康。&rdo;
&ldo;男的女的。&rdo;
&ldo;是女孩。&rdo;
&ldo;叫什么名字?&rdo;
骆慧慧奇怪地看他一眼,还是道:&ldo;王若然。&rdo;
听到名字里没有半点纪念李卫平的味道,高栋索然无味地撇撇嘴,把手里的木盒推到骆慧慧面前,道:&ldo;是他要给你的。&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