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福带豆苗儿去仙溪茶馆二楼,两人拾阶而上,临窗落坐。
窗下是蜿蜒的碧绿的湖,虽风景怡人,但他们都没有赏景的闲情逸致。
点了壶碧螺春,等茶上座,赵天福为她斟了杯热茶。
&ldo;那年泖河村一别,紧跟着你就没了消息,我辗转着打听,实在没有你的任何音讯。直到最近,才听说了你曾经历过的种种苦难。&rdo;
豆苗儿品了口茶,没作声。
&ldo;寄书妹妹,你受累了,好在苦尽甘来。如今首辅又对你们母子二人爱护有加,知道你现在过得真的很幸福,我终于松了口气。&rdo;欣慰地望向她,赵天福笑说,&ldo;对了,还不曾有机会见小公子,他叫什么名字?&rdo;
&ldo;小名福宝。&rdo;
&ldo;带福字好,我名字里也有个福字。&rdo;
豆苗儿跟着他弯了弯嘴角。
沉默了会儿,赵天福垂眸说:&ldo;寄书妹妹,我知道我爹他们对不住你,这些年我们对你有太多亏欠,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一笔带过。&rdo;神色歉愧,赵天福继续说,&ldo;可无论权势或是金钱,你现在什么都不缺,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弥补你,但只要你有需要,只要我能做得到,全部都可以。&rdo;
&ldo;其实我……&rdo;豆苗儿话语一顿。
&ldo;没关系,你说。&rdo;
豆苗儿看他眸中满是诚恳,这才开口:&ldo;我就是想问问,静书当年被宁远候侯夫人收为义女接入京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rdo;
察觉赵天福有一瞬怔愣,豆苗儿怕他为难,补充说:&ldo;那会儿的事情我不大有印象,最近想着,有些奇怪,便走了这一趟。&rdo;
&ldo;侯府当时要接走静书,我听说是因为侯夫人在寺庙里求了一卦,经高僧指引,在京城以北三百公里之外找到了生辰八字年龄都符合的静书,说是养在身边可保侯府尊荣与平安。&rdo;
&ldo;这样吗?&rdo;
&ldo;嗯,说是这么说的。&rdo;赵天福扯了扯嘴角,突然冷声道,&ldo;但全都是假的错的。&rdo;
&ldo;假的?错的?&rdo;
&ldo;寄书妹妹,你仔细想想,这些话听着没问题,可怎么偏偏找到我们这么个僻远的破地方?而且单单指定要找的就是静书?&rdo;
豆苗儿心头一紧:&ldo;然后呢?&rdo;
赵天福忽地抬眸定定看着她,搁在桌面的双拳紧握,手背青筋鼓起,似在忍受极大的痛苦。
半晌,他沉声说:&ldo;对不起,我是真的想过要告诉你,可寄书妹妹,静书与我有同胞之情,倘若我把所有的真相都戳穿,她又会沦落到什么下场?所有的过错都是我爹他们一手造成,静书那时也不过是个孩子。你看她现在,孤儿寡母,处境和地位都非常尴尬,所以我求你能够网开一面,千万不要怪她,要怪,就怪我吧,若是我当年能鼓起勇气说出一切,或许……&rdo;
听得一头雾水,但豆苗儿能明白,这事好像是跟她有关系。可到底有什么关联,才让赵天福那般为难和愧疚?
&ldo;寄书妹妹。&rdo;叹了声长气,赵天福苦笑说:&ldo;你知道吗?其实侯府要找的人自始至终都是你。&rdo;
话语落地,空气有一瞬间的凝滞。
神情错愕,豆苗儿震惊不已。
她望向严肃的赵天福:&ldo;这话是什么意思?&rdo;
&ldo;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些事情他们不可能告诉我。是因为爹娘的一次谈话,被我不经意听到。&rdo;赵天福沮丧地埋低了头,&ldo;那时静书已经启程去往侯府,记得临别前,她又是高兴又是难过,比起离家的伤感,我能感觉到,她更多的是憧憬向往京城新的生活。所以我更加不确定要不要说出真相,一直纠结着一直隐瞒着,一年年,就这么过去了。&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