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征东大将军前些日子向朝廷请奏,调拨十万兵马以及大量钱粮给淮南地区,以用来巩固淮南一带的防务,不知陛下做出决断没有?”
曹髦对这件事倒并没有太过伤心,况且这里只有自己和郭太后两个人,说话也不许太过忌讳防范:
“此事儿臣就算再思虑也无用,批准与否完全取决于大将军司马昭的意思。”
从曹髦的口吻之中,郭太后也听得出来曹髦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于是在与曹髦对塌而坐之后,对曹髦说道:
“司马昭就算是权势再盛也不敢彻底无视你这个皇帝,况且本宫听闻诸葛诞与司马昭之间并非完全同心同德,这样一来就等于给了陛下你一个机会,可以借此来拉拢诸葛诞。你试想一下,诸葛诞突然要这么多的兵马果真是要防备吴国吗?”
经由郭太后这么一提醒,曹髦立刻意识到了诸葛诞显然已经有了和司马昭分庭抗礼的苗头,这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但曹髦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郭太后作为一个深宫妇人,一向很少参与朝政,军国大事也不会通报道她的面前,可她又是怎么知道,又怎么会对时局看得如此通透呢?
想到这里,曹髦猜到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先前司马师去世之时向自己献策趁势收回军政大权的神秘人,他很有可能也已经和郭太后有所接触。
甚至比接触自己还要早……
出了永安宫之后,王沈跟上了曹髦的步伐。
善于察言观色的王沈一眼就看出了曹髦的心事,他见四下没有旁人便小声问道:
“陛下可是对诸葛诞请奏之事有了主意?”
曹髦的眼神看起来极为锐利:
“看来这次对朕来说的确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去派人接触一下这个诸葛诞,如果他果真决心为朕效力而对抗司马昭的话,那么朕帮他一把也未尝不可。”
可是王沈对此却也显得有些担忧:
“就算是将诸葛诞所要求的都给了他,万一他成了第二个司马昭呢?”
对此曹髦笑道:
“别说朕瞧不上他,朕压根就没有打算他能够打败司马昭,我所希望的,不过他们两虎相斗,直到斗到两败俱伤之际,朕才能够坐收渔翁之利……”
之后,曹髦派出的秘密使者王经前往寿春面见诸葛诞。
王经先前镇守狄道有失,但是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之下坚守不降,所以并没有被过度追究其战败之责,陈泰奉诏调回洛阳之际,他也被一同调回,后被曹髦看中委任其为私立校尉。
本来向朝廷狮子大开口的诸葛诞,还没有到要完全和司马昭正面抗争的地步,他只是想要借此来试探一下司马昭是否真的对自己心生疑窦,充其量不过是想要自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