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高平陵之变后,曹爽的宗族势力遭到了司马懿的大规模肃清,对当时嵇康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波动,尤其是在司马师掌权之后的行为,更加让嵇康对司马家本能的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在司徒高柔和光禄勋王肃联名向朝廷推举重用嵇康时,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擢升,并且向朝廷提出了辞去中散大夫职务的奏疏,但没有被司马师批准。
在那之后,嵇康便基本处于朝政的边缘化人物,为了避免再度引起司马姐夫弟的关注,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嵇康便更少关心政事了。
互相打过招呼之后,李丰问嵇康说:
“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见到你,真是太荣幸了,对了,你怎么会在张大人府上呢?”
嵇康答道:
“在下是奉命前来是给张大人呈送公文的。”
说罢嵇康还对李丰说:
“我们之前曾经在令胥的婚宴上见过,可能李大人没有印象了。”
经嵇康这么一提醒,李丰这才想起来为什么自己在看到嵇康的同时,会有种淡淡的似曾相识之感,他一拍脑门儿恍然大悟道:
“还真是,你瞧瞧我这记性。”
三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随后作为东道的张缉便邀请他们入座:
“好了好了,有话不要站着说,两位都请入座吧。”
入座之后,张缉便问及李丰此行的来意:
“不知安国此来造访,到底有何要事?”
本来李丰本以为只有张缉一人在家,可现在突然冒出了个嵇康,这便让他只好改变原本的打算,转而将话题扯到了无关紧要的地方: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这伐吴的大军不日即将出征,此战毕竟关涉大魏国本,大将军甚至连新城乡候都派出去总领东军了,可见他对此战是志在必得……”
“志在必得?恐怕未必吧?”
话音刚落,坐在李丰对面的嵇康就持不同见解:
“这些年来我大魏连年遭受吴蜀两国的轮番进攻,虽然国土并未丢失,但国力、军力却都有所消耗,这个时候打着孙权新丧的旗号去伐吴,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因为无论新即位的孙亮,或是诸葛恪、全琮等人不是傻子,他们必然会有所防备,以逸待劳,修筑东兴大堤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此时出兵的胜算决然不大,甚至还会有被击败的可能性。”
嵇康的这番话着实让在场的李丰和张缉倒吸了一口凉气,毕竟在他们看来,若是这番话被司马师听到了,无异是诅咒大军失败,挫伤朝廷的士气,被追究起来后果定然是难以预料。
为此李丰立刻警觉的观察了四周,然后小声提醒嵇康说:
“叔夜,还需要慎言,小心隔墙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