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击退诸葛亮之后司马懿在实际意义上遭到了曹睿的冷遇,虽然名义上司马懿仍旧是曹魏最高的军师将领,但曹睿却采纳了东中郎将桓范和的计策,重用已故大司马曹真之子曹爽为武卫将军,并且重新提拔差点被曹丕所杀的曹洪为骠骑将军。
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司马懿十分知情识趣的赋闲在家,几乎很少过问朝政之事,这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不满,譬如散骑常侍蒋济、廷尉高柔、太常羊耽、兰陵候王肃等人,都联名上书请求曹睿让司马懿重新参与朝政。
正当曹睿为此而摇摆不定的时候,辽东方面又传来了令人堪忧的消息:
辽东太守公孙渊秘密与吴国孙权通使,意图不轨。
考虑到司马懿在军政两界威望极高,曹睿认为这个时候应该让他参与,于是便诏他入朝。
而此时桓范也料到了公孙渊此人野心巨大,公孙家又割据辽东多年,早已拥有深厚的基础,所以数年之内一定会谋反自立。他也灵敏的察觉到司马懿一定会发现这一点,所以定然会据此上奏曹睿,要求亲自率兵挺进辽东征讨公孙渊,于是他对曹睿说:
“陛下,若是司马懿请求带兵征讨辽东的话,陛下万万不能答应。”
曹睿也明白自己现在的策略是重用曹氏宗族,暗地里抑制司马懿的崛起,自然不会轻易给司马懿带兵立功的机会,所以他对司马懿请求领兵之事早有做好了心里防备,就连司马懿一旦提出这个请求之时,他会如何应对都有了周密的考虑。
朝堂之上,曹睿询问司马懿关于辽东局势的见解,司马懿拱手答道:
“启禀陛下,公孙康多年来割据辽东,对朝廷历来是阳奉阴违,微臣听闻他在逼迫其叔父公孙恭让位之后,便在襄平私自营造宫殿并行王道之权,现在又与孙权密谋串联,此等恶贼如果不尽早诛之的话,将来必定会成为我东北边境的大患。”
司马懿的态度很明确,而他这番言辞也都在曹睿和桓范的预料之中,曹睿猜想他下一步应该就是请缨出战了,于是便试探着问:
“那么依大将军之见,朕应当如此处理呢?”
“一个字:战!”
面对曹睿的问题,司马懿的回答很坚决:
“公孙渊虽然有造反之心,却暂时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他与孙权之间的使者往来才会在极其隐秘的情况下进行,这个时候出征可将这个祸胎彻底湮灭于摇篮之中,并且还可为朝廷根除辽东自□□皇帝以来的隐患……”
“哦?”曹睿听后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既然非得一战的话,那大将军认为何人可堪当此重任呢?”
这个时候蒋济是不赞成征讨辽东的,但他的意见属于少数派,与曹睿的本意也相违背,所以打从一开始曹睿就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而王肃和高柔等人都希望司马懿能够挂帅出征,可司马懿却回答说:
“微臣认为殄夷将军田豫可当此重任,此人能征惯战、勇略兼备,又是当世‘河北七龙枪’仅存的一人。常年在幽州北境镇守,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又熟悉辽东一带的地形,由他挂帅出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恳请陛下慎重考虑臣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