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县、涞水开来的鬼子军车,一路杀向二路白秀亭部。
从房山、良乡、周口店开来的鬼子车队,攻打&ldo;第一路&rdo;周文龙部。
汉奸张老六显得格外兴奋,像条疯狗一样,举着钢刀,带着鬼子兵直向&ldo;第一路&rdo;杀来。扬言要生擒活捉张廷瑞。
在这次的反围剿中,&ldo;同盟军&rdo;几乎是全军覆没了。
总司令陈东来以及他的几个贴身护卫,都脱掉军装,化妆成当地的老百姓,混进四处逃跑百姓们当中,顺着一条小山沟,有幸逃出了重围,钻入燕山山脉的丛林当中,成功躲过了这一劫。
在敌机轰炸中损失最小的&ldo;第一路&rdo;,虽然还有些战斗力,但是,由于毫无防备,也在这场战斗中吃了大亏。结果是:牺牲的牺牲,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
周文龙、张廷瑞、杨贯之等均被敌军冲散,而各带一部分人避开敌人的最强火力点,经过几次与敌人交锋,才闯出了重围。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张廷瑞,在亲身经历了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以后,悲痛之余,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心想:这样的战斗场面,无论如何不能再发生了。教训实在惨痛。
然而,令他略微能感到一点欣慰的是:二团官兵在这场战斗中,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如果这支部队的整体战斗力都能像二团官兵那样:顽强不屈,视死如归,也许最终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西域寺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天,同盟军各路军辗转迂回到了一片深山峡谷地带,在陈东来的主持下进行部队重组。
重组后的二团,是以于振坛领导下的抗日救国军和杨贯之带领的一排八路军为骨干扩建而成的。段坤任命为团长,于振坛任副团长。
二团组建不久,就迎来了一场比西域寺还要残酷的战斗。
战斗打响之前,团长、副团长站在官兵面前,带头举手宣誓: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为了速战速决地消灭二团,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一下出动了十几架的轰炸机,在空中排成了一个人字形阵容进行轰炸。像蜂群一样密集的炸弹,呼啸着从空中落下,随即在地面上、山坡上燃起滔天大火。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敌机的第一轮轰炸结束后,从涿县、琉璃河开来的鬼子兵,从三面层层叠叠地包围了二团阵地。
段坤、于振坛沉着冷静地率领官兵,采取兵分为两路的战术,破坏敌人企图将二团一口吞并的阴谋。一路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保护政治部安全转移。另一路则充当先锋,力图冲破敌人的包围圈。然后,再从外围与敌人交锋。
为了打开缺口,段坤身先士卒,一个人始终冲在最前面。遗憾的是:在他用手枪接连击毙了四五个鬼子的情况下,不幸身中三弹倒在了血泊之中。
于振坛从上次的战斗中充分吸取了经验和教训,这次战斗中,他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集中火力,硬是从敌人火力最猛的攻势中掘开了一道豁口,冲出了第一层包围圈。
然而,真正的考验也随之而来。
就在于振坛率领官兵们刚冲出第一道包围圈后,还没容得喘口气,第二层包围圈的鬼子兵就端着刺刀如潮水般涌上来。敌人进攻的速度之快,根本不给于振坛予排兵布阵的时间。只给他在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的机会:一场白刃战是不可避免的了。是生是死就在此一举了。随着脑海中这个念头渐渐淡化,耳朵里早就传来了刀枪相碰,人喊马叫声。
刹那间,双方都杀红了眼,只觉得天昏地暗、血腥味越来越浓,其他的什么也顾不得去想了。
苦战三天后,于振坛率领着从一个团的两千多人中幸存下来的不足三百人,终于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层包围圈,迅速向野三坡方向转移。
不幸的是:他们在转移的路途中,又遭遇了亲日的&ldo;六善会&rdo;一伙土匪的堵截。
在被迫与敌人进行殊死较量时,为了保存实力,于振坛指挥着战士们且战且退,趁着夜色将队伍拉向了黄山店一带避险。
可是,&ldo;六善会&rdo;仗着人多势众,仍在后面穷追不舍。
就在二团已经是精疲力尽、弹尽粮绝的时候,一队鬼子兵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从后面截断了二团的退路。
二团处在腹背受敌的困境中,连举枪都感到吃力的于振坛用尽最后一口气,继续指挥战斗。
经过一阵激烈地阻击之后,因寡不敌众,于振坛因胸部接连中弹,不幸壮烈牺牲。
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余下的近百名热血男人没有一人后退,勇敢地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口气。最终将一腔热血撒在了华北大地上。
第一百八十八章往事如烟
在张廷瑞的心目中,付德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西域寺之战中,已是三团团长的傅德才,见团部被敌机轰炸成了一片瓦砾,又见部下在敌人的枪口下成片地倒下,真是百感交集、痛不欲生。
一次,在一条小河处遭遇了敌人的突然伏击,眼看着黑压压的敌人就要冲上来了,后面的退路,又被另一伙敌人牢牢堵死了,在生死一线之间,只见傅德才甩掉衣服,光着黝黑的脊梁,双手提着盒子枪,带领手枪排向&ldo;嗷!嗷!&rdo;怪叫的鬼子发起了反击。最终,他们借助小河边上茂盛的树木作掩护,顽强地顶住了四百多敌人的四次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