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芝笑着回答说:&ldo;好吧!那……喝什么酒啊!&rdo;
瘦男人终于开口说话了:&ldo;我们还有急事要办,就不要酒水了。老板娘,将饭菜一起上来吧!&rdo;
史秀芝答:&ldo;好吧!二位客官请稍等。饭菜马上就来。&rdo;离开客人,走近丈夫,&ldo;别愣着了,快去准备饭菜。客人还有急事哪!&rdo;
李渊这才强打起精神,打量了一眼这两位神秘的客人,起身跟着妻子一起进了厨房。
上完了最后一道菜,史秀芝回到柜台里,看着两位客人吃的津津有味,心里美滋滋的。看着看着,她猛然想起了什么,便走进厨房对呆坐的丈夫说:&ldo;我看着这两位可人很古怪,不像是普通的食客。但又不像是坏人。你有这种感觉吗?&rdo;
李渊说:&ldo;我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好像在哪见过他俩。&rdo;自言自语道:&ldo;难道真的是这两个好汉又出现啦!&rdo;
&ldo;哪两个好汉?&rdo;
&ldo;几年前传说中的那两位杀富济贫江洋大盗啊!&rdo;板着手指,&ldo;你看:他俩一个胖,一个瘦。一个高,一个矮。不正符合这两个人的体貌特征吗?&rdo;
史秀芝微锁着眉头,作思考状:&ldo;对呀!我怎么就没往这方面想呢?&rdo;很兴奋地说:&ldo;要真是这两个人那就太好了。咱们可以争取他俩跟着咱们一同抗日。到时候这两个人必有大用。你说呢?&rdo;
李渊失望地说:&ldo;就怕咱俩没有那么宽的面子,问不出个所以然来。&rdo;用商量的语气,&ldo;要不你出去试试?&rdo;
史秀芝犹豫着说:&ldo;还是你去吧!你们男人之间说话更方便。我一个女人家怎么好跟陌生男人随便搭讪呢?岂不被人笑话。&rdo;
李渊强调说:&ldo;咱们是开饭馆的,要另当别论。再说:女人不容易引起对方的警觉。更容易问出实话来。&rdo;
史秀芝仍旧犹豫着不肯动。半天后,才终于下了决心说:&ldo;我问就我问。有什么了不起的?咱们干革命死都不怕,还怕被人说三道四吗?&rdo;说着,大大方方地走出厨房。
李渊跟在门口,隔着门帘侧耳细听。
然而,当史秀芝来到餐厅时,房间里已是空无一人。用过餐的餐桌上,除了有几只空盘子、空碗,还放着一沓纸币。
史秀芝有些慌乱地对着厨房门喊道:&ldo;李渊,你快出来。&rdo;
李渊闻讯从厨房出来,问:&ldo;哎!客人怎么走啦?&rdo;
史秀芝感到有些遗憾地说:&ldo;你问我,我问谁去?你看,他俩把钱放在这,就偷偷地走了。这么小的一间屋子,两位大活人走的时候,竟连点动静也没有,真是神啦!&rdo;说着,上前抓起纸币,下意识地数了数。这才发现,在这沓纸币当中,还夹着一张写满字迹的纸条。
第一百六十八章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廷瑞的身体依然虚弱得不行。每天咽下的药水,比吃的饭还多。但是,国难当头,他哪还顾得上自身安危呢?
毅然投身于抗日救国大业以后,他首先派出冯村的李永福、李合两位地下党员,冲过日寇的道道封锁线,前往保定、霸县等地寻找上级党组织,聆听党组织就当前抗战局势所作出的具体指示。自己却只身出入涿县城内的大大小小的商号、钱庄、学校、作坊等,广泛联系各界爱国人士,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抗日救国会。之后,又到冯村、尚庄、青岗、张段庄、上胡良等村,组织地下党员、发动热血青年、建立抗日联合统一阵线。
一九三七年十月,张廷瑞接到保属省委(特委改为宝属省委)关于&ldo;党员干部要一律剪除特区,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rdo;的指示。这一指示如同黑夜里的航船,迷茫中望见了耀眼的灯塔,为他今后的前进路线指明了方向。
是的,开展好游击战争,组织扩大抗日武装队伍,定会使日寇这条蠢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但是,社会秩序处于极度动荡、混乱的状态下,如何才能组织起一支绝对服从共产党领导,顽强抗日的武装力量,尽快取得游击战争的主动权,一时成为了摆在张廷瑞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几番思考,他毫不犹豫地把希望的目光锁定在了于振坛身上。
时年二十三岁,绰号&ldo;涿州虎&rdo;的于振坛,系涿县上胡良村人。乡村师范毕业。涿县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上学期间,因带头宣传抵制日货,被指控&ldo;有党派嫌疑、图谋不轨&rdo;等罪名,险些被开除学籍。师范毕业后,他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参加了东北军骑兵二师学生宣传队,抗日战争后,才转为中共党员。
七七事变不久,于振坛回到家乡,在本村小学任教,并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在校内的一面墙壁上,他亲手写下了&ldo;还我河山&rdo;的大字标语,时刻提醒师生们要&ldo;勿忘国耻&rdo;。
在他的进步言行影响下,许多爱国青年都纷纷向他靠拢,一同寻求抗日救国良策。
一天,张廷瑞在李合的引领下来到了上胡良村,踏进了于家的宅院。
对于这位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突然驾临寒舍,于振坛倍感意外。也倍感亲切。赶忙热情地端过一杯枣茶款待这位贵客。拱手说:&ldo;久仰张先生大名,今日得以相见,实乃三生有幸啊!&rdo;